心内科医生忠告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靳立军
●寒冬,心梗风险大增。中老年人以及冠心病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心绞痛等症状,应及时呼叫“”。
●心绞痛不一定只表现在心前区不适,在心血管疾病高发期,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牙齿、下颌、颈间、上腹等呈阵发性疼痛发作,同时伴呼吸急促、胸闷,应及时就诊,看是否心脏病发作。
●感冒后跑步发汗等于玩命,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感冒后期或感冒后1个月内出现乏力、头晕、胸闷甚至气促、胸痛,要到心内科检查,以排除“病毒性心肌炎”。
骨科医生忠告
——中医院运动医学专科主任李卫平
●冬春是膝关节炎多发的季节,寒冷刺激易使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应注意保暖,以减少发病。
●站立和走路时膝关节的负重是正常体重的1~2倍,上下楼梯时是体重的3~4倍,下蹲时负重可达到体重的8倍。负重越大,对膝关节的磨损越严重。中老年人因而不宜爬山,打太极拳也不要过于下蹲。
●适度运动能有效延缓关节退变,防治骨质疏松。饮食方面,应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质、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大豆、海带、鱼虾等。
呼吸科医生忠告
——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子文
●哮喘病人此时容易旧病复发,注意保暖防寒,尽量避免接触花粉、螨虫、宠物毛等过敏原,枕头被褥要多洗晒。
●空气污染指数高时,尽量少到户外。出门最好戴上口罩,保护口鼻,少吸入一些废气和PM2.5。
●单纯感冒咳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感冒多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没有作用。如感冒咳嗽症状明显,可按医嘱适当应用止咳药。
妇科医生忠告
——医院妇产科教授姚书忠
●阴雨绵绵,湿气重,稍不注意,霉菌、滴虫、淋球菌等病原体容易侵袭女性,引发各种妇科炎症。可利用干衣机、电熨斗等家用电器,尽可能保证内衣的干爽。
●“卵巢保养”以及吃燕窝、雪蛤可青春常驻?别花那些冤枉钱,还不如把钱花在每年一次的妇科体检上。
肿瘤科医生忠告
——医院放疗科主任刘孟忠
●体检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有效方式。我们强调不同人群做体检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长期吸烟的男性,应重点检查胸部,低剂量CT可提高检出率。
●不抽烟的女性也会患肺癌,研究认为长期做饭接触的高温油烟,会使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所以炒菜时要控制油温,尽可能不超过℃。
●结直肠癌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表现,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4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镜的人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男科医生忠告
——医院不育与性医学科主任张滨
●民间一直流传着“鹿鞭泡酒”等壮阳偏方,但“以形补形”的壮阳方式有待进一步科学地验证其适应证,盲目壮阳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中老年男性也有“更年期”,如出现易怒、失眠、性欲下降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合理进行睾酮治疗可改善健康状态和情绪,提高性欲。
●要注意保护前列腺,如不憋尿,避免酗酒和久坐等。
眼科医生忠告
——医院眼科主任张良
●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上发出的蓝光会在不知不觉中损伤视网膜,要尽量减少使用时间。使用时将屏幕亮度调暗,屏幕越亮,蓝光越多。
●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压和眼底检查。
●老年人别在街头随意买老花镜,选老花镜一定要经过科学验配,才能避免伤害眼睛。一副老花镜不能戴到底,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
内分泌科医生忠告
——中医院内分泌科李焱
●“管住嘴、迈开腿”有助预防糖尿病。坚持适度锻炼能够消耗热量、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每天运动30~45分钟,无需做剧烈运动,走路就行
●每年体检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尤其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高危人群,都要做空腹和餐后血糖,必要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测糖化血红蛋白。
●不要轻信各种“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和药物,必须坚持监测血糖、定期复查,并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用药。
●一旦确诊患有糖尿病,要马上查查眼底,其后保证每年检查一次,这是尽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好办法。
肾内科医生忠告
——医院肾内科主任史伟
●憋尿过久容易导致膀胱压力升高、尿液反流,容易并发肾盂肾炎、肾功能损害。
●很多人觉得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不少中草药对肾脏是有毒性的,其中以马兜铃、斑蝥、雷公藤、钩吻、关木通、鱼胆、泽泻等对肾毒性最大。
●尿常规化验是早期发现肾脏病的最简单又便宜的方法,建议每年体检应该做尿常规项目。
耳鼻喉科医生忠告
——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
●在早晨起身前、晚间睡觉前,用拇指在鼻梁两侧上下摩擦30次,对鼻部健康大有裨益。
●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洗鼻子,借助这些冷刺激进行脱敏,可增强对冷空气的耐受力,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尤其在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会对听力带来极大损伤。
神经内科医生忠告
——广州医院神经内科高聪
●气温骤降时,脑中风患者会大幅增加。一旦寒流袭来,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要注意保暖。
●预防中风,应当避免发胖,不吸烟酗酒,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食品,饮食宜清淡、坚持运动、充足睡眠、心情平静。
胡春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