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acuteenteritis)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急性炎性反应,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肠道所致,暴饮暴食,饮冰凉饮料过多,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受凉,伤寒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其次为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

本病属于中医的“腹痛”“泄泻”“霍乱”等范畴。

1病因病理

1.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急性肠炎多由病菌或毒素引起,其中以沙门菌属、嗜盐菌感染最为常见。沙门菌属是造成急性肠炎的最主要原因,当进食被污染的家禽、肉、鱼,或是有嗜盐菌生长的螃蟹、海螺,或是被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时,则会发生急性肠炎。

1.2物理因素

当进食粗糙、过冷、过热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后,可造成肠道黏膜损伤,极易造成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形成急性肠炎。

1.3化学因素

阿司匹林、保泰松、抗生素等药物,以及烈酒、咖啡、浓茶等对胃肠道黏膜产生较强刺激的食物,可使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烂或出血,进而引发胃肠炎。

1.4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心理应激等因素均会对胃肠黏膜产生影响,可以造成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其次为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急性发作腹泻,一般每日大便数次或10余次,为水样或黄色稀状便,含不消化食物,可带少量黏液,不含脓血,无里急后重。腹痛轻重不一,多为上腹部胀痛,脐周隐痛或阵发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头痛,一般不发热或轻度发热。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

3诊断

3.1临床诊断

3.1.1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

3.1.2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腹部压痛。

4治疗

4.1西医治疗原则

抗菌消炎,止呕,止泻,解痉止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4.2中成药用药方案

4.2.1基本原则:本病主要病因为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暴饮伤食所导致气机紊乱,脾胃升降失调。治疗上以散寒除湿、清热燥湿、消食导滞、健脾和胃为原则。

4.2.2分证论治(表4-1)

表4-1急性肠炎分证论治

以下内容为上表内容的详解,重点强调同病同证情况下不同中成药的选用区别。

(1)食滞胃肠证:恶心呕吐,厌食,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舌质淡红,苔厚腻。

恶心呕吐,腹痛,泻下秽臭。

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保济丸(表4-2)。

表4-2急性肠炎食滞胃肠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2)寒湿阻滞证: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胸闷,纳差,舌质淡,苔白腻。

呕吐清水,腹泻如水样,畏寒。

表4-3急性肠炎寒湿阻滞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3)肠胃湿热证:病起急骤,恶心呕吐,腹痛阵作,泻下急迫,排便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

病起急骤,呕吐,腹痛阵作,泻下急迫。

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香连丸、枫蓼肠胃康颗粒、葛根芩连丸、胃肠安丸(表4-4)。

表4-4急性肠炎肠胃湿热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4)寒热错杂证:湿热泄泻,日久不愈,口苦干呕,腹部冷痛,饮冷则泄泻更甚,舌质红,苔薄黄腻。

湿热泄泻,腹部冷痛,饮冷泄泻更甚。

寒热并调,理气止泻。

克痢痧胶囊(表4-5)。

表4-5急性肠炎寒热错杂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点击上方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fsxxjy/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