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儿童
常见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健康科普)
(冬季预防流行性感冒小常识)
(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水痘)
(麻疹宣教视频)(肺结核科学小知识)(预防新冠肺炎{幼儿篇})病名传播途径
主要症状
易感人群
自限姓
新冠肺炎: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肺组织病理改变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肺炎。多见于冬春季。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发热(腋下体温≥37.3℃)、乏力、干咳、呼吸困难是典型症状,严重时伟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
人群普遍易感。
必须经对症治疗。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是秋冬及春季。
由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物接触传播。
起病急,高热≥38℃,畏寒、头痛、浑身酸痛、乏力、咽痛、干咳、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等症状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又有一定的免疫力,年幼儿童是高危人群。
可治愈,对症治疗后7-10天可痊愈。
诺如病毒:又称冬季的呕吐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诺瓦病毒。冬春季节高发
以肠道传播为主,感染性强。通常通过该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引起爆发流行。经常发生在学校、在聚集的公共场所用餐时建议使用公筷。
潜伏期通常为1-2天,起病急,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伴有低热、寒颤、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腹泻主要为黄色稀水样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传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多见。
幼儿园、学校、医院、军营、邮轮或餐饮业场所的青少年儿童。
2-3天可自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好发季节为夏秋季
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儿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高热,手掌、脚掌及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精神差、咽痛、头疼等症状,重症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
5岁以下儿童,3岁及以下幼儿发病最高。
对症治疗后7-10天可痊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儿污染的物品、用具、玩具等也可接触传播。
主要是发热和皮疹,也可出现低烧、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在发热第1-2天会出现皮疹,皮疹刚开始表现为小红点、小斑疹,逐渐增大形成丘疹,即突出于皮肤的小硬结,即丘疹皮疹向心性分布在躯干、后背,四肢比较少见,有些人头面部也比较多。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2-10岁儿童,1-6岁为高峰,一次发病获得较高免疫力。
14天可治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
可飞沫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少数通过使用器具间接传染。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张口困难等。传染期为腮肿前的24小时及消肿后的3天。整个病程约7-12天,病后可获得终生的免疫。
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15岁的患者较为多见。
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7-10天消毒。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
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也可被传染。
以前驱期短、低热、头痛、乏力、咳嗽、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以儿童为主,多见于1-5岁的幼儿。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小儿肺结核:结核分支杆菌引起肺部感染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支杆菌主要侵犯肺脏,称肺结核。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不爱吃东西、消瘦,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肺部针刺般疼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婴幼儿和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时最易得病)
接种卡介苗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于冬春季节。
经过呼吸道直接吸入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哭吵及讲话时接触飞沫传播。经密切接触污染病毒的手也可传播。
持续性发热且高热(40℃~40.5℃),发热时间长,有咳嗽、流鼻涕、畏光、眼结膜红肿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4天后出现皮肤红色斑丘疹,硤黏膜上油麻疹粘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
接种麻疹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方法。
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气温变化大,夏季和冬季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是人群密集特殊场所,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免疫力尚未完善,个人防护能力有限,传染病在幼儿园传播的风险极高,易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保护孩子身体健康,有效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请您耐心阅读以下内容,并和孩子一起做好个人防护。为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各位家长与幼儿园一起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十点要求:
要每天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