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的医院做完微创肺腺癌手术后,住院康复期间,同病房一个姓张的老阿姨与小玲母亲同龄,比小玲母亲早两天做了微创手术。结果小玲母亲术后第三天,医生就帮她拔了管子,张阿姨都术后第五天了,医生却一直没说什么时候帮她拔管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张阿姨见小玲母亲的管子都拔了,就忍不住问医生,明明是她先做的手术,怎么反而小玲母亲比她先拔管子呢?医生跟张阿姨说,你胸腔里的积液比人家多好多,还没达到可以拔管的条件,平时跟你讲的各种注意事项你不听,让你做的事情你又不好好做,身体恢复得不好,能怪谁呢?
小玲的母亲心疼钱,一心只想着让身体快点好起来,早一点出院回家,医生的每一句话她都能遵照执行,就差拿医生的话当圣旨了。比如医生关照她要喝水、要吹气要增加营养以及跑动锻炼,小玲母亲每一样都照医生说的去做了。
反观张阿姨,一直拿自己当病人看待,搞得跟小孩子一样,需要家里人围着她转,给予她更多的关心与呵护。每天在病房陪护照顾张阿姨的是她的妹妹,每次妹妹提醒张阿姨要喝水了,她就装模作样地拿起杯子抿一小口,提醒她吹气时,她也坐起来吹,可她每次只是吹动了那个球而已,根本就没有把球吹到规定好的高度,完全就是走个过场而已。在吃得方面就更别说了,这个食物要忌口,那个食物癌症患者不能吃,事儿特别多,让她下床锻炼时,搞得走几步路都很费劲,那么大岁数的人了,一点都不成熟,不知道娇气给谁看。
后来小玲母亲都出院回家了,张医院里观察,张阿姨到底什么时候出院回家的?就没人知道了。
年的夏天,医院的心外科做了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手术,当时这个手术是需要开胸的,做过开胸手术的人都知道,病人术后不光需要严格控制饮水量,而且每天还要进食大量的高蛋白食物。我们同病房的四个病人都是同一个主刀医生的病人,我们的主治医生是复旦医学院的教授,这个医生非常的严肃,从不与病人多费口舌,他说过的话很少说第二遍,如果病人不听医嘱,不管你是什么理由,他都一概不听,直接用非常严厉的话批评你。
我们病房里除了当年36岁的我之外,右手边住着的是一位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病房里的人都管她叫李姐,李姐两口子来自苏北农村,估计他们是没怎么在城市里待过,应该也没念过多少书,经常会曲解教授的意思,虽然我们病房里的人也曾多次私底下提醒过李姐,但李姐还是我们几个病人中挨批最多的一个。
李姐最不遵医嘱的地方,就是不配合好好吃东西,医生规定我们病人一天三顿,每顿至少要吃5个白煮鸡蛋,中午、晚上两顿饭要把猪肉、鸡鸭鱼肉当饭吃。李姐每顿最多吃两三个鸡蛋,那些大鱼大肉更是随便扒拉几口,就再也不愿意多吃了,再吃就要吐了。所以,李姐验血时血红蛋白值一直偏低,主治医生每次严厉批评了李姐之后,就会让李姐医院隔壁的药房买营养液。小小的玻璃瓶,只有毫升的量,却价值近千元,一天吊一瓶,我看着都觉得肉疼。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李姐不遵医嘱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性的后果,无非是他们自己多花了点钱,自费买营养液而已。我左手边住着的那位病人就不一样了,这位病人是一位来自太仓的大叔,大叔50多岁的年纪,个子瘦瘦高高的,皮肤黝黑,一看就是跟泥土打交道的人。大叔这个人性格很闷,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倒是他的老伴每天穿得花枝招展的,医院陪护照顾大叔的,更多的时候她不是跟我们同病房的病人家属聊天,就是跑到隔壁病房探听八卦消息去了。
大叔老伴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一天三顿出去给大叔买饭,医生和医生助理都曾嘱咐过她,病人要严格控制水分,多吃各种肉类食品的话,这些她一句也没记住。像我们这种刚做过开胸手术的病人,体内都比较缺水,术后的最大感受就是口渴,特别想喝水。大叔的老伴每天出去买吃的之前,都会先征求一下大叔的意见,可她每次买回来的食物都是些医生明令禁止的食物,什么馄饨啦,面条稀饭啦,医生让吃的白煮鸡蛋与肉类食物,她却很少买。
那时候医生反复强调,病人1天24小时的饮水量不得超过毫升,严禁吃面条、馄饨、稀饭这类的食物,就连饭后喝汤都不允许,西瓜、葡萄、梨这些含水量高的水果也只能尝尝味道,绝不可以多吃。
我们病房里的每一个人都曾劝过大叔老俩口,可大叔的老伴一直我行我素,觉得自己那样做没啥不妥,医生的规定纯粹就是吓唬人的,同病房的其他病人与家属见大叔的老伴这样说,只好摇摇头,不再多说什么了。大叔唯一的女儿与女婿平时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小夫妻俩只能周末的时候来上海看看大叔老两口。
大叔手术后恢复普通饮食仅仅过了两天半,咳嗽就开始加重了,咳出来的痰都是些粉红色的泡沫痰。医生安排大叔做了心超检查后,结果大叔胸腔的积液特别严重,当主治医生得知大叔的老伴每天给大叔吃的那些食物时,气得只想撞墙。
医生没办法,只好让他的助理尽快给大叔做胸腔穿刺术,抽取他胸腔里的积液。大叔的胸腔穿刺术是在我们病房里进行的,助理医生先让他脱掉上衣,用超声定好位置后,拿出一个超大号的针筒出来,让大叔面向椅背坐好,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自然呼吸。
助理医生等大叔照着自己的要求做了之后,用棉签常规消毒了大叔被定位的皮肤,然后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接着将穿刺针扎进了事先定位好的位置,慢慢将大叔体内的积液一针筒一针筒地给抽出来,助理医生用那个一次可以抽50毫升的大针筒,在大叔的胸腔内整整抽了四针筒暗红色的液体,差不多有大半痰盂。病房里除了大叔本人之外,我们另外三个病号以及病人家属看了以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当助理医生推着超声仪器走进病房,刚把大号针筒拿出来,还没在大叔身上正式开工呢,作为大叔唯一陪护人的大叔老伴,就吓得捂着胸口,直接跑到病房外面去了。嘴里还不断地叨咕:妈呀,这么个大针筒看着也太吓人了,可吓死我了,可吓死我了!
四年前,红霞8岁的儿子吃完午饭后,吃了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冰西瓜,孩子嘴馋没控制好量,一不小心吃多了。吃完西瓜后不久,红霞的儿子就开始喊肚子疼,体温也有点偏高,医院看急诊的医生,医生开单子让红霞带孩子先去验血、做B超检查。红霞不但不接受医生的建议,还骂医生没医德,乱检查,尽想着让病人花冤枉钱,然后孩子的病也不治了,带着医院,自己去药店买了药。
红霞带孩子从外面回到家后,孩子吃完药躺到床上没过一会儿就睡着了,红霞也没太当回事,就忙其他的家务事去了。等到快吃晚饭的时候,红霞把做好的饭菜都端上桌了,红霞这才感觉有点不对劲,儿子自从吃了药之后,一直在老老实实地睡觉,一下也没醒。
红霞习惯性地用手摸了一下孩子的额头,发现孩子的体温非常高,怎么叫也叫不醒,红霞慌了,赶紧抱着孩子下楼,医院。结果那天外面一直下着大雨,连出租车都打不着,过了好半天,红霞才好不容易打了医院。急诊的医生赶紧对孩子做了检查,及时用上了退烧药,孩子因为高热惊厥,留下了终身的残疾。
红霞每每想到自己因为倔强不听医生的话,导致孩子被耽误了,给孩子带来了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伤害,就会对当初自己不听医嘱的行为后悔自责。可就算她再怎么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悲剧已经发生了,一切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医院就诊的时候,就算真的遇到了没有医德的医生,让病人多做了几个检查,病人最多也就损失点钱而已,与身体健康比起来,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只有几岁的小男孩,医院看病,就诊时孩子的母亲跟医生说孩子喝了一杯凉水后,没多久就吐了,后来又拉了一次肚子。医生开单子让孩子父母带孩子去做B超、验血。孩子父母也同意照做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只是白细胞有一点点高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虽说没检查出什么问题出来,可孩子当时的症状不是特别好,医生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不像喝凉水闹肚子那么简单,想让孩子父母给孩子办住院手续,留院观察一下。
结果医生的建议遭到了孩子父亲的强烈反对,说孩子既然没什么病,干嘛要住院?还质问医生是不是想钱想疯了?医生没办法,就开了一点药,让他们回家了。谁知道仅仅过了3天,孩子就直接住进了ICU,阑尾炎穿孔,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孩子医院的时候,满脸的惊慌失措,肠子都悔青了。
说起要遵医嘱,医院后一切都听医生的,同事小玉就一百个赞同。小玉跟我说,有一次她妹妹的女儿拉肚子,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也是给开了一堆的检查单,又是验血又是B超心电图啥的。小玉的妹妹排队准备去交钱的时候,还不停地抱怨,医院的医生都怎么了,不就孩子拉个肚子吗?搞得这么这复杂,这要是在老家的卫生所,开个几块钱的药就完事了。
小玉的妹妹越想越气,等到交钱的时候,工作人员说要交二百多块钱时,小玉的妹妹直接连钱也不交了,医院,开了二十几块钱的药,孩子回家后吃了药就好了。当时小玉的妹妹还庆幸自己英明,没让孩子做那些没用的检查,结果又过了几天,孩子半夜昏厥过去了,小玉的妹妹直到早晨起床时才发现,赶紧着急忙慌地把孩医院。孩子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说是病毒性心肌炎,孩子差点就没了性命,小玉的妹妹事后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幸好孩子最终没什么大碍了,要不然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前段时间,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聊天,有个同事说他们小区有个男的,有一天因为肚子痛,医院打点滴。这个人之前有过肾结石,他自己以为是结石病犯了,医院排队做B超。
可谁也没想到,平时看上去特别壮实的一个年轻人,上午打的点滴,下午人就走了,死的时候才43岁,老老小小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的,后面检查,原来他得的是主动脉夹层。如果这个人当初不那么自信,医院做检查,说不定这个悲剧就可以避免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所以说医生的话还是要听的,你以为医生让你做各种检查是为了多挣钱,实际上医生是在给你排除很多疾病的可能性。当然了很多情况下,确实会出现检查费好几百,医生开的药不足一百块钱的状况,患者觉得检查白做了,可如果你不做这些检查,医生怎么能排除你有没有得了其他的疾病呢?毕竟很多大毛病一开始的症状就是拉肚子,腹痛等症状,真要是遇上像我上面提到的病例,后悔可就晚了,谁都不想自己得大病,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不得大病呢?相较于身体健康,一切听医生的,花钱买平安总归是划算的,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