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后,心脏不舒服,不能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是一种心肌非特异性的间质性炎症,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自愈或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但严重者可致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由于早期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等缺乏特异性,从而使得早期诊断的难度明显加大,起病初期容易耽误治疗或漏诊及误诊,部分可迅速死亡,病情迁延者可致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生。
在教材上心肌炎的诊断需要靠心肌活检才能确诊,这个是金标准,但是,在临床上,心肌标本的取得很有难度,心肌病毒检出率较低,心肌活检做的很少,一般都是依靠病史以及一些化验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
一般,在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出现了一些胸闷憋喘等心脏不适的诊断,要及时考虑到心肌炎这个情况。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就会出现心肌损伤,在心肌细胞受损之后,细胞中的一些特殊成分会被释放出来,进入到血液循环,这些特殊成分就是心肌损伤标志物,化验这5个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辅助诊断。
1、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是心肌特有的调节蛋白,存在于横纹肌中,参与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调节,当心肌损伤时,释放入血。cTn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
在心肌受损的过程中,病毒的侵袭会损害心肌细胞,触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分解。心肌肌钙蛋白是在心肌损伤早期便可检测到的标志物,一旦心肌损伤发生,肌钙蛋白便会迅速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使得其浓度快速上升。从发病后四小时起,便可通过检测发现其浓度升高。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cTnI显示出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成为评估心肌损伤的首选指标。
随着心肌细胞肌丝的持续降解,cTnI和cTnT将不断地被释放到血液中,这导致它们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其中cTnI的升高持续时间可达4至10天,提供了一个较长的诊断窗口期。研究表明,cTnI和cTnT都是高度敏感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K-MB,使它们成为判断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的细胞质中,其浓度的升高通常指示心肌受损。心肌细胞一旦损伤,CK-MB便会释放进入血液,其水平在4至6小时后开始上升,24小时内达到峰值,并可持续2至3天。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