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近30多年来,我国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加,男性尤多。
结石成分主要为6种,按所占比例高低顺序排列如下: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铵镁、尿酸(尿酸盐)、胱氨酸及黄嘌呤结石。多数结石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
尿路结石产生的原因,你知道吗?结石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代谢以及感染因素有关。
许多因素影响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1.流行病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2.尿液因素
(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
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一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他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尿量及尿pH
尿酸性减低,pH增高;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3)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减少
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3.解剖结构异常
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4.尿路感染
大多数草酸钙结石原因不明。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等有关。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因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尿道结石有哪些信号?临床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异,表现差异较大,轻者无症状;重者表现为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部分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尿路梗阻和肾功能损伤。
上尿路结石常以腰痛为主,有时伴有肾绞痛。下尿路结石常以排尿不适症状为主,可出现排尿困难、中断、分叉、以及合并感染时出现尿痛、尿频、尿急和血尿等症状。
四大常见症状
1.疼痛:40%—50%的肾结石患者有腰痛的症状,肾绞痛是上尿路结石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脊肋角和腰部的刀割样疼痛,常伴有放射痛,受累部位为同侧下腹部、腹股沟、股内侧,男性可放射到睾丸和阴茎头,女性患者可放射至阴唇。发作时,患者表情痛苦,坐下卧不宁,辗转反侧,排尿困难,尿量减少,可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
2.血尿:血尿是肾结石的又一常见临床表现,常在腰痛后发生。血尿产生的原因是结石移动或患者剧烈运动导致结石对集合系统的损伤。约80%的患者可出现血尿,但大多数只表现为镜下血尿,仅10%的患者表现全程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需与泌尿系统肿瘤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3.排石:患者尿中排出结石时,可以确诊尿路结石诊断,排石常在肾绞痛发作后出现,也可以不伴有任何痛苦。
4.发热:肾结石造成梗阻可继发或加重感染,出现腰痛伴高热寒战。部分患者表现间断发热,感染严重时可造成败血症。
如何预防尿路结石?1、多饮水多饮水可增加尿量,稀释尿中的结晶,使其容易排出体外。同时,即使已形成的细小结石也可及早把它从尿中冲刷出去。最好每天饮水毫升以上,维持尿色清淡。如果当地的水源含钙量较高的话更应该注意先经软化后再饮用。最好饮用磁化水。2、注意营养和膳食不要大吃大喝、限制超量营养。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饮食会增加形成的危险性。平时应多吃些粗粮和素食。结石患者结石治愈以后,对于草酸盐结石患者,为了预防结石复发应避免吃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如菠菜、香菇、土豆、栗子、浓红茶、咖啡、巧克力、西红柿、草莓、柿子、杨梅等;如果是尿酸盐的患者,应注意尽量少吃含尿酸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红茶、咖啡巧克力和花生等;磷酸钙结石的患者应少食含钙较多的食物,如牛乳等。3、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由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造成的尿路感染最易诱发结石。这些细菌能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变为碱性,因而尿酸盐易于沉淀而形成结石。同时细菌及其引起的脓块。4、增加活动量长期不活动,可增加尿沉淀机会而易形成结石。适当增加活动量,对未患结石和已有结石的人都有益处。活动项目可选跑步、跳跃、跳绳、上下楼梯等。长期卧床或已瘫痪病人,应鼓励多活动,或勤翻身,以减少骨质脱钙,增进尿流通畅。5、改变尿石形成环境根据分析,尿石以草酸钙为最多,约占80%。有个别地区,尿酸盐结石也不少。这些结石多在酸性尿液环境中形成。磷酸钙结石(约占9%)则在碱性尿液环境中形成。所以,根据分析结石成分,确定其性质,从而有意识地改变尿液的酸碱环境,对于预防结石的形成及在治疗结石病中均有着重要意义。温馨提示:有关研究表明,晚餐太晚可大大地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这是因为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进餐后4至5小时,如果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吃夜宵,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上床睡觉,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尿中大量的钙就会沉积下来,久之就会形成结石。因此建议晚餐最佳时间应在下午6时左右,且要尽量少吃夜宵。
多喝水总是没错的,多喝水可利尿,多排尿可以让体内的有害细菌和易导致结石的排除体外,从而达到预防尿结石的目的。
康乐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