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天地六月份,大闸蟹常见急性肠炎

进入农历5月底开始,大闸蟹一般正脫3壳,随着体型的变大,摄食量倍增,特别是动物蛋白的需求旺盛。有的养殖塘口,由于饲料单一,动物性蛋白来源严重不足,同类相残,挖土寻虫饵,食腐现象严重。造成细菌感染现象濒发。另外,养殖塘口投喂动物性蛋白饵料,在中高温期间,特别容易腐败带菌,常常易给大闸蟹带来传染性肠炎病。

病蟹图片当前,随着气温升高,从入梅始,6月幼蟹至10月份成蟹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感染肠炎病,肠炎是水产养殖的高发病,而且,虾蟹混养塘,由于虾蟹有残杀同类相食的特性,一旦出现肠炎,损蟹虾,虾蟹立即可以交叉感染,传播速度快的吓人,就着爆塘的风险。目前,据安徽,江西,湖北,江苏等主产养殖区调查,急性传染性肠炎,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湖北荆州,安徽宣当地区,苏北有的塘口呈爆发式增加。肠炎性病毒主要危害脱壳后软幼蟹,软虾及撒籽后体弱大虾,病蟹虾死亡率可达30%-50%以上,通过塘口放地笼,入笼检验,残存病蟹的个体规格明显带有以上症状。

急性肠胃病症

平时摄食情况良好。突然发病,发病时,塘口虾蟹摄食明显减少或拒食,笼里出现虾蟹无力,行动迟钝,翻身困难,有的病蟹会口吐黄色泡沫。扒开病蟹外壳见体内镜检消化不良,肠胃发炎、发红且无粪便,有时肝、鳃亦会发生病漫散性病变。

专业镜检诊断

发现大闸蟹脐部中央及周边区域发红(有一红色肿涨直线体),掰开腹甲部可见肠道末端发红,内壁弥漫性红肿,用解剖摄钳挤排,可见红色粪便。通过镜检后发现肠道壁发红、变薄。镜检可看到消化道内无食物,只有大量杆状细菌。使用载玻片取样后,放入细菌培养箱24小时培养后,分别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细菌,痢疾病菌严重超限。

确诊后,塘口应该进入什么样的应急处理呢?

首先,一旦发现以上情况,作为养殖户,禁止塘口乱用药是根本原则,因为急性肠炎是传染性疾病,首先找到传播源头很关健。一些所谓的生化底改,生物菌种下塘,因为营养培养基的作用将会使病菌传播速度加快。其次,针对大肠杆菌,痢疾病毒在水体中的浓度,病虾死蟹的数量是必须检测的重心。完成了以上的检验,如果,外源水洁净,第一时间套水是关健一步,大量套水防病菌扩散传染是必须控制的前提。

做好塘口水体消毒,对病菌侵害塘口应急处理防治方法:

①套水24小时后,针对全塘泼洒聚维酮碘,按标药的1.5倍用药量。同时隔天内服氟苯尼考(20%含量拌料(饲料),隔天使用人用泻利停或痢特灵(用药量按塘口苗体重每百斤;成人用量的3倍量)然后用蛋清挂浆后投喂连续7天,用药量:每20公斤饲料拌克氟苯尼考。以上拌料各3次投喂

②3天左右全塘使用戊二醛消毒,用药量浓戊二醛20%含量,一瓶8亩。

③喂饲料后,应发现病死现象在3一5天内有明显减少,在晴好天气情况下,每5一7天,用一次石灰水,泼撒在有草区域。

④用强过硫酸氢钾在开始用药的第二天底改一次,一周后再追加一次。

⑤等病情有效控制,从第7天后,把用药量减少到3分之1,继续投喂2次。停或给药。停药后,全塘可以使用板兰根溶解液消毒一次。

⑥同时,每天必须大量下地笼,早晚打出病死蟹虾,防止互相咬食,变成爆发式感染,形成爆塘。大闸蟹肠炎的诱因一般是因为水质不流动,水草活力不好,动物性饵料变质引起的细菌感染,或其它外源性致病菌感染源导入。目前是养殖瑭口的高危病期,希望广大养殖群友能重视以上情况。衷心祝愿大家能养好蟹,平安过高温。

(文章来源:老潘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对上述文章,您有什么看法?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点个赞吧,让我知道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感谢您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kzxxjy/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