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
健
kang
康
zhi
知
shi
识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hepaticfailure.AHF)是指在原来无肝脏基础性疾病而短时间内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并引起肝性脑病的一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以往无慢性肝病史,骤然起病,迅速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出血和神经精神症状等。短期内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本病病死率高,属于危重病症之一,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各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的AHF病例大多数以上是由各型肝炎病毒所致。药物中毒引起的AHF预后较好,肝炎病毒导致的AHF预后较差。
1.感染
最常见为肝炎病毒感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他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AHF不常见。细菌及立克次体感染可以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导致肝功能损害,严重可引起AHF。
2.中毒
药物中毒是引起AHF另一个常见原因。药物性肝损害分为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肝损害。中毒性肝损害是指药物的代谢产物直接对肝脏产生损害,常与剂量有关。而变态反应性肝损害是指药物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产生肝损害常与剂量无关,常见药物有四氯化碳、氟烷、利福平、四环素、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布洛芬等。
3.代谢异常
如妊娠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Wilson病、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可引起AHF。
4.缺血缺氧
急性循环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出血、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及肺栓塞等造成肝缺血缺氧而发生AHF。
临床表现:
1.黄疸
绝大多数都有黄疸,在短时间内迅速加深,并呈进行性加重,且黄疸持续时间长,若经2~3周黄疸仍不退提示病情严重。
2.出血倾向
可出现皮下出血点、淤斑、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甚至消化道出血,多为呕血和便血,颅内出血也可发生.往往后果严重。主要与肝功能衰竭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血小板质与量的异常、DIC伴局部继发纤溶等因素有关。
3.肝臭、
肝萎缩早期可出现肝臭,与含硫氨基酸分解出的硫醇不能被肝代谢,由肺排出所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常迅速、进行性缩小,是重要的体征。
4.消化道症状
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腹胀明显,可能由于内毒素致肠麻痹引起。
检查:
1.肝功能
血胆红素常呈进行性增高,其值越高预后越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常明显升高,尤以后者升高明显;当血清胆红素明显上升而转氨酶下降.就是所谓胆酶分离现象,提示预后较差。血清白蛋白可下降。
2.凝血功能
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A)降低,PA低于40%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断依据之一。
3.肾功能、
电解质和酸碱水平血肌酐、尿素氮可增高,提示肾功能障碍。可有低钠、低钾、低钙、低磷血症;酸碱失衡以碱中毒最为常见,包括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4.腹部B超
可见肝脏明显缩小,脾可增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