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我们已经知道,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源、生活水源等常常被污水污染,水中存在多种致病菌,如果我们不注意个人卫生,还容易患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是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病原为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CA24v)。EV70和CA24v两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发病集中。通常患上红眼病后,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和预防,在一两天内全家便可感染,有时甚至一两周造成全班、全单位、全村流行。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该病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或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前者为家庭、同学、同事之间的传播方式,如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生产工具、娱乐玩具等;后者为污水、家庭之间的传播途径。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4小时左右。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出现剧烈的异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泪等症状,眼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主要做好预防工作。注意眼部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毛巾、分洗脸盆的卫生习惯;不去或少去汛期污染的水体中游泳、洗澡等,减少接触疫水机会;若已患上该病,则应及时就诊、做好隔离。

供稿:传染病预防控制室

觉得文章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kzxxjy/4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