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疾病预防宝典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各种病菌滋生的时节!除了继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工作,还要加强流感、手足口、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家园携手一起为孩子的健康筑起一道屏障。
一、常见的春季传染疾病: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主要特征: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年龄段均易感。
主要症状: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重度可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炎、脑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更严重会致死。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主要特征:常见于4~15岁儿童青少年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体温≥39℃),也有咽痛、头痛、肌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全身不适等症状。数小时腮腺肿痛,症状明显,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不发红,有轻触痛,张口、咀嚼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会疼痛加剧。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传染性很高,首发症状出现3~5日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主要特征:3~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潜伏期在6~18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肺炎等。
诺如病毒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主要特征: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各年龄段均易感;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主要症状:发病突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或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常产生暴发或流行现象。
主要特征:潜伏期一般2~10天,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托幼机构幼儿为易感人群。
主要症状:发病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口痛、厌食、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臂、腿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
主要特征:潜伏期在10~21天,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儿童为高发人群。
主要症状: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食欲下降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
二、预防疾病,从身边开始
扎实做好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对教室、餐厅、食堂、各功能室等公共场所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做到每餐餐具消毒、幼儿用品消毒、桌椅桌面擦拭消毒,每周定期教玩具用品清洁消毒、定期被品发放洗晒等。
每日晨检
卫生消毒
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科学制定食谱,均衡营养,增强抵抗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宣教。
坚持锻炼
营养配餐
习惯教育
三、个人和家庭预防措施:
1、预防
幼儿传染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及时接种疫苗,防患未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才能更好的保护幼儿,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吃熟食,多喝水,保证饮用水卫生。
3、卫生习惯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勤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多锻炼
不聚集扎堆,多户外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6、常消毒
勤洗晒,多清洁消毒。
7、及时就医
家长在家及时为幼儿做好健康自查,发现不适,医院检查治疗,就诊时务必跟医生索取病历并及时反馈给班级老师。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隔离,防止传染他人。传染医院出具的返园证明,由园医确认方可返园。
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我们要及时做好防控工作,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建起健康的堡垒。
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附属碧水龙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