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发热呕吐常见症状之下的致命疾

6岁患儿发热伴频繁呕吐,当地诊所处理后体温下降、呕吐减少,但气促伴口唇发绀,该怎么处理?

病例资料

患儿女,6岁。

以“发热6天,气促、口唇发绀1天”为代诉于年2月1日入院。

6天前患儿发热体温38℃,频繁呕吐,进食即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粘液样物质,非喷射状,呕吐前恶心,脐周阵发性微疼,不伴腹泻,尿黄、呈茶水样,无头痛,抽搐,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4天(具体诊断及用药不详)体温下降至37℃左右,呕吐次数减少,一天前家属发现患儿呼吸快,口唇发绀,精神差,乏力,转我院,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收住院。起病以来精神差,进食少,小便量少且黄,无大便。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脏病及哮喘史,无预防接种史,无类似病史。

T37℃,HR次/分,R35次/分,W22kg,BP80/5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极差,皮肤稍干燥、无明显黄染,末梢暖,面色正常,巩膜轻度黄染,口唇稍发绀,咽腔充血,呼吸促,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约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脏肋缘及剑突下可触及约3cm,质中,边缘钝,有触压痛,脾脏肋缘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查肝功谷丙转氦酶(ALT)IU/L,谷草转氨酶(AST)IU/L,总蛋白(TP)60.89m,白蛋白(ALB)34./L,球蛋白(GLB)26./L,总胆红素(TB)66.43umol/L,直接胆红素(DB)51.33umol/L,间接胆红素(Ⅲ)15.10umol/L。

肌酸激酶(CK)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71.00U/L,乳酸脱氢酶(LDH)U/L,a_羟丁酸脱氢酶(HBDH)IU/L。心电图提示RVS=3.0mv,V1、V2、V3ST段抬高0.05mv,II、III.avF.V4.V5.V6T波低平(报告:1.窦性心动过速2.心肌呈缺血型改变)。

1.病毒性心肌炎2.病毒性肝炎?

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抗病毒,保肝,利尿,营养心肌等对症措施。

2小时后尿常规:潜血3+,蛋白3+,酮体+。心肌酶肌酸激酶(CK)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79.1U/L,乳酸脱氢酶(LDH)U/L,a一羟丁酸脱氢酶(I-IBDH)U/L,肝功谷丙转氨酶(ALT)IU/L,谷草转氨酶(AST)U/L,总蛋白(TP)59.m,白蛋白(ALB)33.m,球蛋白(GLB)26./L,总胆红素(TB)69.22umol/L,直接胆红素(DB)57.49umol/L,间接胆红素(IB)11.73umol/L。电解质钠.00umol/L,钾5.00umol/L,氯.00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5.00umol/L,钙2.00umol/L。

患儿病情逐渐加重,气喘、烦躁、尿少,述腹痛、腿痛。12小时后气喘加重,烦躁不安,面色灰,多汗,心音低钝,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镇静、抗心律失常等相关处理后,无效。半小时后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死后甲肝抗体(IgM)结果阳性。

从该病例中可以学到什么?

根据《实用儿科学》甲型肝炎及心肌炎的诊断标准该例可确诊。

病毒性心肌炎多预后良后,预后好坏主要取决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感染病毒的型别。②病人年龄,新生儿发病死亡率最高。③病情复发者预后差。④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者预后差。⑤并发室性心动过速者预后不良。

该病人住院后短时间内因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死亡,从病程演变过程符合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而早期既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在当地治疗四天后出现稀便,纳差,乏力,呼吸快,口唇发绀,查肝功异常肾脏损害,甲肝抗体阳性,考虑分析心肌损害可能与甲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遗撼的是无尸检报告。

甲型肝炎病毒引起心肌炎未见报导,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少见。该病的治疗为综合性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注意卧床休息(适当应用镇静药)。2.免疫抑制剂应用,针对该例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3.改善心肌代谢,保肝治疗。4.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该例由于早期只注意到肝炎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忽视了心肌肾脏的损伤,病情逐渐加重直至死亡。希望各位同仁在治疗肝炎疾病的同时注意有无心肌的损害。

病例来源:第三次全国儿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论文集

那么,这一期的问题来了:

甲型肝炎病毒在高于多少温度时失活?

温馨提示

可在医生工具→BP工具→甲型肝炎→病原学中找到答案。

亦可在医客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kzxxjy/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