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授课
—航天梦想/探索地球—
年12月9日下午三点四十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遥远的空间站为同学们带来了神秘礼物——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第一课
各学年适时组织学子们在各自班级的教室里收看直播。伴随宇航员有趣的讲解,大家不仅观看了他们在空间站的生活场景,而且沉浸式目睹了微重力下的细胞实验、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张力现象等地球上看不到的情景。
同学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从天地差异之中感知到了宇宙的奥秘。看到航天员通过直播回答了很多学生的提问后,他们仍感觉不过瘾。觉得好多问题直播里没有找到答案,课后询问老师、搜集资料继续研究,航天梦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二十学子们稚嫩的心灵里。
初二第一团队
初二第一团队
初二第三团队
初二第四团队
授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航天员们学习,立志航天梦想,培养科学精神,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像龙江人民的骄傲——宇航员翟志刚那样的航天英雄,为祖国做贡献。
乘着太空课堂的东风,我校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科融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师生们集思广益,分析总结出一系列太空课堂情境问题,让我们先睹为快。
英语(出题人:张守芳)
年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让我们每个孩子都梦想成为可以飞向太空的人。
1.Iwanttobean___likeZhaiZhigangsoImuststudyhard.
2.Peoplewillbeabletoliveinspaceinthefuture.(句型转换)
___people_________liveinspaceinthefuture?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1.astronaut2.Will,beableto
翟志刚是我们黑龙江省走出去的航天员,我们一定要知道他,因为an修饰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填astronaut.
这里是will将来时的一般疑问句转换,我们相信将来我们有能力住在太空。
物理(出题人:史秀坤)
1.为什么乒乓球浸入了水中?
2.为什么折叠的花朵放进水膜中,花朵打开了?
3.为什么水球中充入球状气体后,出现一个正立的虚像;一个倒立的实像?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1.因为太空中水没有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是由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水对物体的压力是由于水的重力产生的,而太空中水没有重力,因此也没有浮力,所以乒乓球不受浮力影响就可以进入水中。
2.折叠的花朵放入水球中,水的表面就变成了除了折叠花朵以外的部分了。由于表面张力要想使水的表面积缩小,周围的水就会缩小表面积。反之,花朵所在的面积就大了,因此花朵就被打开了。
3.气体进入水球中,水球被分成前后两个凹透镜,物体在凹透镜前呈正立缩小的虚像;水球的上下未被气泡分开,整个水球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因此,我们就看到了正立倒立两个不同的像。
化学(出题人:于航)
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让被盛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的中铝东轻集团再一次沸腾,因为飞船和运载火箭上大部分铝合金都来自于东轻。然而三名航天员在12月9日进行太空授课,请同学们根据太空授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铝合金属于①______材料,铝合金具有②______(写一点)等优良性能。
2.神州十三号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化学推进剂包含燃料和氧化剂,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N2O4)火箭发射时只要将这两种液体在发动机燃烧室混合即可,无需点火,生成物有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反应后氧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______。
3.火箭发生过程中伴随的能量转化是:①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②______能。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1.金属密度小
2.C2H8N2+2N2O4=4H2O+2CO2+3N2-2、+4
3.化学能机械能
政治(出题人:王蕊)
年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1.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2.此次太空授课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国家坚持了哪些战略?
3.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应如何向航天员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呢?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1.(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5)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1)科教兴国战略;(2)人才强国战略;(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
(2)勤于思考,勤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3)敢于向权威挑战;
(4)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5)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历史(出题人:赵明)
18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再到年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课。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列举我国现代航天技术的成就。(最少2个)
2.通过这次神州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授课,谈谈你的感受。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1.(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3)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对接任务圆满完成。
(4)年9月,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发射,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公里的轨道。
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3)我们要学习航天员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生物(出题人:王爽)
1.太空椒的培育是什么原理?
2.航天员在太空舱内主要以哪种食物为食?
3.进入空间飞行搭载实验的同一人体心肌和成骨两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1.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的种子或诱变材料送上太空(搭乘返回式卫星),利用太空当中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让种子发生变异,然后再返回地面培育新种的育种新技术。
2.糖类是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在太空舱内的航天员也不例外,仍以含糖类高的食物为食。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心肌和成骨两种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细胞分化而来的,因此这种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或基因及核糖体是相同的,但在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表现出的性状不同,主要原因是DNA分子上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两类细胞中,虽含有相同基因,但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因而通过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也不同。
地理(出题人:曲玥)
神舟十三号飞船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三名航天员于年12月9日进行太空授课第一课。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D.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2.以下地理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时间差异B.昼夜更替
C.四季变化D.太阳东升西落
3.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员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时,地球公转位于()
A.甲乙段间B.乙丙段间C.丙丁段间D.丁甲段间
↓
↓
↓
↓
↓
↓
↓
↓
↓
↓
↓
答案和解析1.D2.C3.C
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进行分析解答。
地球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故选D。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故选C。
读图可知,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12月9日太空授课期间,地球运行在丙秋分和丁冬至之间。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END-
策划:牟振宇
责任编辑:王蕊
文字排版:曲玥
审核:牟振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