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之临床医案指南
梁汝文赵烁林小冰韩迎年一、临床医案举例
王XX,男,5岁,于年3月25日初诊。
心悸、乏力半月余。一个月前曾患流感,在山东省XX医院输液治疗7天(具体用药不详)后,感冒症状减轻,但患儿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精神萎靡,又进一步西医检查:WBC:12X10~9/L;N:50%;L:35%;ESR:28mm/h;CKu/L;CK-MB1:0.8u/L。ECG示:窦性心律不齐;HR:88次/分;ST-T段低平。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静脉输液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治疗两周,效果不明显,于今日求助乔老进行中医治疗。
现在患儿心悸,乏力,微咳,痰少,口渴,食少纳呆,动则汗出,夜间盗汗,夜卧不安等。舌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诊断:心悸辩证类型: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治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处方如下:沙童参各10克,麦冬6克,玉竹6克,石斛6克,陈皮6克,半夏6克,当归6克,杭白芍6克,焦远志6克,菖蒲6克,炒枣仁9克,丹参9克,桂枝6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分2-3次服用,连服6剂。
复诊:
服用6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心悸轻了,汗少,睡眠可,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加炒莱菔子6克,继服3剂痊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药方解析:
本方是乔老在生脉饮、沙参麦门冬汤、炙甘草汤等方加减化裁而成。诸药合用,共筹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之效。沙参、太子参益气养阴,兼能化痰;玉竹、麦冬、石斛、天花粉滋阴生津,益胃扶正;焦远志、菖蒲、炒枣仁宁心安神;桂枝、龙骨、牡蛎温心通络,镇静安神;当归、杭芍、丹参活血通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血液供应,有利于心肌功能恢复;炙甘草益气养心,调和诸药。
二、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心包或心包膜炎症改变。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肢冷多汗为特征。本病常继发于感冒、麻疹、腮腺炎、泄泻等病之后,四季发病,尤其春秋两季最多,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以继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古代医籍早有于本病类似症状的记载,如《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曰:“心主惊...虚则卧而悸动不安”。《丹溪心法·惊悸怔仲》说:“怔仲者血虚,怔仲无时,血少者多”。《证治准绳·幼科》说:“心藏神,肝藏魂,二经皆主瘀血,血亏则神魂失宁,而生惊悸也”。《张氏医通·神志门》曰:“夫悸之证状不齐,总不外于心伤而火动,火郁而生涎也。若夫虚实之分,气血之辨,痰与饮,寒与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在临证辨之。”
本病在中医属于风温,心悸,怔仲,胸痹等病范畴。
三、病因病机
多为感受风热邪毒,内伤于心所致。西医学认为主要感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病毒。
本病以感染风热邪毒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病理产物。初期以邪实正虚,虚实夹杂为特点;后期以正气亏虚,气阴不足为主。
临床诊治,首辨虚实。病程短,胸闷,胸痛,气短,痰多或咳嗽,舌红,苔黄,属实证;病程长,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多汗,舌淡,苔少,属虚证。其次,分辨轻重缓急。神智清楚,神态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病轻;面色晄白,四肢冰冷,口唇紫绀,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结代者,病重,最好结合西医急诊治疗。
四、治疗原则
初起邪犯心脏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正虚邪恋者,治以扶正祛邪;痰瘀互结者,治以化痰活血;心阳虚弱者,温振心阳;心气不足者,治以养心益气;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养阴。
五、诊断要点
1.发病前曽患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腹泻等疾病。
2.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多汗,头晕,胸闷,心前区疼痛,肌肉酸痛,厌食,口唇紫绀四肢发冷等症状。
3.心脏听诊:心率加快,心音低钝,第一心音减弱,或胎心率,有奔马音,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等。
4.心电图显示:心率失常,S-T段降低,T波低平或倒置。
5.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血清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增高;血液或分泌物中能分泌出病毒或者病毒抗体。
六、临床常见类型
1.风邪犯心
症状: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有痰,发热不退或不发热,肌肉酸痛,胸闷气短,心悸乏力,或伴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则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陈皮、桔梗、芦根、荆芥、薄荷、甘草等。
2.痰瘀互结
症状: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头晕,咳嗽,痰多,舌红,苔白腻,脉滑。治以化痰泄浊,活血化瘀;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味;药物有瓜蒌、薤白、半夏、陈皮、款冬花、丹参、郁金、枳壳、太子参、甘草等。
3.心阳虚弱
症状;头晕,心悸,胸脘痞满,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口唇紫绀,呼吸微弱,自汗,舌淡,苔白,脉弱。治以温振心阳,养心安神;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药物有桂枝、甘草、龙骨、生牡蛎、白术、五味子、焦远志、炒枣仁等。
4.正虚邪恋
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自汗盗汗,反复感冒,舌红,苔薄白,脉细或结代。治以扶正祛邪,宁心安神;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物有黄芪、桂枝、白芍、炒白术、防风、龙骨、甘草等。
5.心气不足
症状:心悸不安,面色不华,头晕目眩,乏力气短,动则汗出,失眠多梦,苔少,脉细或结代。治以益气养心;方用炙甘草汤加减;药物有炙甘草、人参、桂枝、白芍、生地黄、麦冬、阿胶、焦远志、生姜、大枣等。
6.气阴两虚
心悸不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活动后加重,心烦口渴,失眠,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炙甘草汤合生脉饮加减;药物有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地黄、阿胶、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炒枣仁、生姜、大枣等。
七、严重的心肌炎患者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应结合西医治疗
1.心律失常:选用药物抗心律失常,如口服慢心律,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隆)、莫雷西嗪、异搏定、倍地洛克等,可单独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2.心力衰竭:根据心衰程度,应用洋地黄,或同时调整前后负荷扩张小动静脉。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与室早频发,或伴阵发性室速,应用异丙基上腺素,适量静滴提高心率。同时适量静滴利多卡因抑制频发早搏,室速。合并心力衰竭者,静脉注射西地兰,速尿针剂等,做好心电监护,随时准备电击除颤,人工心脏起搏等抢救工作。
八、预防与康复
1.预防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于易感人群平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及饮食卫生,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尽量预防感冒。
2.饮食调摄: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食葡萄糖、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之品;食疗上可服用菊花粥、人参粥等,亦可服用少量人参、西洋参、维生素C等药物有利于心肌炎的恢复。
3.适当休息: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急性期充分休息尤为重要。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2至4周,症状消失后仍需休息2至3个月。这样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助于心肌内炎症的吸收,病变细胞得到修复。
4.体育锻炼:恢复期时,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扫描上图?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