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暑期安全
IWISHYOUAHAPPYSUMMER
暑假快乐过·安全记心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随着气温的升高,炎炎的夏日已经到来。由于这段时间气温波动较大,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孳生、繁殖较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暑假期间,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PART.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暑期安全不放假
近期,全国仍有本土疫情的发生,陕西省疫情仍以境外输入为主,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仍不能放松警惕,应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境外入境和中高风险地区来陕返陕人员,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
(2)主动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3)做好个人防护,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戴口罩、保距离、掩口鼻、常清洁等良好卫生习惯;
(4)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
PART.02
手足口病
暑期安全不放假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粪口途径、二是通过接触传播、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医院救治。
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
2、避免与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
3、加强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PART.03
疱疹性咽峡炎
暑期安全不放假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一般3天内退热,经1-5天溃疡愈合,本病预后良好。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
2、注意劳逸结合。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平时多饮温开水,保持肠胃通畅。
4、节假日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PART.04
细菌性痢疾
暑期安全不放假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杆菌感染导致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及溃疡的肠道传染病。患病后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大便为粘液脓血便。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即带有志贺杆菌的粪便排出人体后,可污染手、苍蝇、食物和水,最终经口腔进入人体。
预防措施
预防腹泻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毒。
专家提醒:
出现腹泻症状,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PART.05
流行性腮腺炎
暑期安全不放假
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传播途径
一是以飞沫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二是通过接触被腮腺炎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三是通过胎盘传到胚胎,引起胎儿发育畸形。
预防措施
为预防流腮,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疫情防控形式严峻,防控意识不敢松懈,侥幸心理莫要存,严格落实相关工作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各守其位,同舟共济,齐心抗“疫”,共同保障孩子和自身健康。
·END·
撰稿
杨帅
编辑
乔秀玲
审核
刘思怡梁志锋
-----------
识别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