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草Dichrocephalaintegrifolia(Linnaeusf.)Kuntze
科属:菊科Asteraceae鱼眼草属Dichrocephala
鱼眼草是一种一年生草本,高12-50厘米。产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与台湾。
生山坡、山谷阴处或阳处,或山坡林下,或平川耕地、荒地或水沟边。在云南又名口疮叶、馒头草、地苋菜,傣名叫“帕滚姆”;贵州称胡椒草。药用消炎止泻,治小儿消化不良。
鱼眼草茎略带紫色,密被白柔毛。叶互生,倒卵形,边缘有规则琴状羽裂,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极小,排列成圆锥花序,异型,球状或半球状;花托半球状;花管状,外缘为雌花,花冠白色;中部为两性花,黄绿色。瘦果。花期5-7月。生于山野、路旁。
鱼眼草首载于明·兰茂《滇南本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翳等功效,主治疟疾,痢疾,腹泻,肝炎,白带异常,目翳,口疮,疮疡等。
方例
1.治小儿感冒高热:鱼眼草15克,水煎服。
2.治小儿白口疮:鱼眼草适量、冰片适量,共研细撒患处。
3.治子宫脱垂、脱肛:鱼眼草捣烂加淘米水、猪油,用芭蕉叶包裹后置于炭火上,烘熏患部,10分钟后,待药稍冷再包敷于患处。
4.治白带:鱼眼草、爵床各10g,水煎服。
5.治口腔炎:鱼眼草、五倍子、儿茶各10g,研末撒放。
6.治眼翳:鱼眼草、佛顶珠各等量,捣烂取汁滴眼。
7.治湿疹:鱼眼草适量,捣烂外搽。⑤治疮痈肿毒:鱼眼草适量,捣烂外敷。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