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宝宝易患的疾病,大部分为轻症,可一旦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今天美小护就和宝妈科普一下病毒性心肌炎。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后,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
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好发于秋、冬季。
病因
肠道病毒:
50%以上的病毒性心肌炎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诺如病毒等。
呼吸道病毒:
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临床表现
发病前数天或2周内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表现为中度发热、咽痛、腹泻、皮疹等症状。
轻型:
类似“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发热、面色苍白、腹泻、腹痛、心悸、气短、头晕、胸闷等症状。
婴幼儿呼吸急促,高热,拒乳,烦躁或嗜睡,由于喂养困难可导致婴儿体重下降。
重型多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甚至猝死。
温馨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中有一种非常危险的类型,叫“暴发性心肌炎”,病情比较凶险,进展快,病死率也高。
在发病后短时间内迅速进展为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数宝宝可以痊愈好转。重点是卧床休息,应用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危重病例还可以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
护理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3-4周,以维持各项机能正常运行,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过度疲劳是引发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恢复期,同样也要限制宝宝活动,要监护宝宝体息3~6个月,减轻心脏受损,促进受伤心肌的修复。
心衰宝宝,卧床要达到6个月,病情稳定了再逐渐开始轻微活动。如吃饭、穿衣、慢慢走路,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观察并记录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心率、心律、呼吸、体温和血压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
多吃易消化又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
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不要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心衰宝宝,应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
保持大便通畅,一旦出现便秘,要采取措施。
预防感染
预防呼吸道及肠道的感染。
对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劳,并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
感冒流行期间应配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次,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宝宝受凉、感冒。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以免病情反复。
宝宝在出现感冒症状时,要多休息,不要熬夜和过于劳累,如出现腹痛、呕吐、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精神差等症状,除了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一定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
我们将每周持续更新,分享儿童康复科普知识和最新资讯,愿以专业的力量伴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