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悸,脉结代,非炙甘草汤不除
炙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煎煮服用方法,先用水约3斤、黄酒2斤浸泡药物,时间约1小时以上,可以将药物中溶于酒的成分浸出;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约4~5小时,酒精随煎煮而挥发,倾出药液约毫升;去滓烊入阿胶;分3份,每取1份服用,日3次。
这个药煎好后,甜甜的比黄酒还好喝。
炙甘草汤是千古奇方,是心脏病治本良方。这个方子有多好?
《医学入门》云“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者”。
喻昌:“炙甘草汤,仲景伤寒门内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
清·徐彬:“此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
尤怡:“脉结代者,邪气阻滞而营卫涩少也;心动悸者,神气不振而都城震惊也。是虽有邪气,而攻取之法无所施矣。故宜人参、姜、桂以益卫气;胶、麦、麻、地、甘、枣以益营气。营卫既充,脉复神完,而后从而取之,则无有不服者矣。此又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如此。”《伤寒贯珠集》卷1。
张锡纯:“心中动悸以致脉象结代,故重用富有汁浆之药,以滋补心血,为此方中之宗旨。不知如此以论此方,则浅之乎视此方矣。”
歌曰:千古奇方甘草汤,伤寒论里放光芒;失眠便秘心悸慌,加减包治莫不康。
安徽名医顾植山教授用量:炙甘草30克,怀生地60克,嫩桂枝10克,生姜5片(切),红参10克,东阿胶10克(烊化),麦门冬30克,火麻仁15克,大枣15枚(擘)。取3剂,以即墨黄酒毫升,水1毫升,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5小时左右,留取毫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三分之一,日三服。
功用: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主治:1.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煎煮服用方法,过程大概是:先用水约3斤、黄酒2斤浸泡药物,时间约1小时以上,可以将药物中溶于酒的成分浸出;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约4~5小时,酒精随煎煮而挥发,倾出药液约毫升;去滓烊入阿胶;分3份,每取1份服用,日3次。
●一位中医大夫治一脉结代、心动悸患者,用炙甘草汤,未宗仲景药量,而用量多是6g、9g,虽服良久,无效,问于吾,嘱按仲景原方药量再服(古今衡量不一),四剂而瘥……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诵证记方,于药量上尚应注意。
●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等处方的生地需要剂量大才有效。应用诀窍是病人大便干,吃饭可以,就可以放心大胆用。
病机分析:心主血脉。心气旺盛,阴血充沛,则心搏有力,节律规整,脉象亦平和有力。若心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则脉来或结或代,至数不齐;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心失其养,则心悸不宁;气血两虚,形体失于温养,则虚羸少气;舌为心之苗,心之气血虚少而无以奉养,故舌光少苔或质干瘦小。本方所治之虚劳肺痿,乃久咳伤肺,气阴耗损而成。肺气虚弱,气逆于上,故咳嗽气短;津液失布,故多唾涎沫;肺气不足,卫气亦弱,腠理不密,故自汗不已;阴血不足,形体失充,神明、清窍、形体皆失其养,故虚烦不眠,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阴虚热扰,迫津外泄,故寐则汗出;脉来虚数,亦为气阴不足之象。综上所述,本证临床表现虽较复杂,但以阳气及阴血不足为基本病机变化。
配伍意义:本方原为治疗心之气血两虚的脉结代,心动悸而设,故以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通心阳立法。方中重用炙甘草,以其擅补心气,可“安魂定魄”《日华子本草》,并长于补中益脾,化生气血,滋后天之本以裕气血生化之源,本品甘平柔润,补而不峻,缓以定悸,故为君药。臣以生地黄甘凉滋润,养阴补血,方中重用达一斤之多,意在与炙甘草相伍益气养血以复脉之本。人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则养心复脉,补脾化血之功益著;阿胶、麦冬、胡麻仁甘润养血,配生地黄则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之力尤彰;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接续,同为佐药。原方煎煮时加入清酒,以酒性辛热,可行药势,助诸药温通血脉之力。数药相伍,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复而心脉通,气血充沛,血脉畅通,则悸可定,脉可复。由于炙甘草、人参亦可补肺气,润肺止咳;阿胶、麦冬又善养肺阴,治肺燥;生地、胡麻仁长于滋补肾水,与胶、地相合而有“金水相生”之功,故本方又可用于治疗虚劳肺痿而证属肺之气阴两虚者。柯韵伯言“地黄、麦冬得酒良”。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气血阴阳并补,尤以益气养血之力为著;二是心脾肺肾四脏同调,尤以补益心肺之功为大;三是补血之中寓有通脉之力,使气足血充畅行于脉,则脉气接续,诸症自痊。
岳美中的经验,生地黄必须用到48克以上才能起作用,顾植山老师常用至克左右。用量独重之地黄,以酒煎煮,其养血复脉之力益着。阳药仅用常用量。再说甘草,甘草在某些方剂中的作用只是“调和诸药”,不起重要作用。但在炙甘草汤中却是君药,重达四两,远远超出常规剂量,意在益气补心,缓急定悸,对治疗脉结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临床常用30克以上。量宜大的还有清酒。
具体使用时,需要找老中医把把脉指导一下。
……………………………………………………………………………………
心脏不太好的患者,尤其是经常心慌、心悸、时有偷停症状的,罗大伦这篇文章值得好好看看。他用现身说法告诉大家,你的心脏早搏也许几副炙甘草汤就治好了。
早搏就是过早搏动,西医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中医属于“心悸”的范畴。
心脏早搏属于气阴两虚证型,都可以使用炙甘草汤来调理,但是需要找个中医大夫,帮助分析一下。大家记住一定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就可以了。
炙甘草汤是张仲景的方子,又叫复脉汤。从古至今,许多老中医用这个方子治好的心脏病患者难以数计。
刚开始学习中医,很用功,结果非常的劳累,加上还有其他的事儿,就搞得自己患了一种病,叫早搏,我当时的心脏跳动六七下的时候,就要停止一下,感觉自己的胸中空了一下,或者是心脏空转了一下,很恐怖,甚至有的时候还有濒临死亡的感觉,简直是惶惶不可终日。
有几次,我心中突然偷停,只好蹲坐在路边,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想:可能要和大家告别了吧?
没敢告诉父母,于是开始了治疗过程,去了医院,医院,心内科的主任给我治疗,当时查了很多,包括用了很多设备,就是不知道是怎么引起的,最后,这个主任对我说:就按照心肌炎来治疗吧,虽然心肌酶谱都正常的,但是有的人心肌炎过后,心肌酶谱也查不出来什么。
什么叫“就按照心肌炎来治疗”呢?
于是,开了点什么调整神经的药,结果服用毫无效果,治疗了检查,检查了治疗,大约几个星期过去了,毫无效果。
望着主任门口长长的站排的患者,我心想,原来心脏病这么可怕。
多年以后,前些日子,医院的该领域的专家吃饭,就谈论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西医认为这个情况一般不会危及生命,西药也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所以基本可以不给治疗。
这又是一种说法,其实我现在知道,这是我们身体出现了问题,早搏只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表象,中医会调理我们的身体,让这个结果消失,其实结果消失是小事儿,而身体恢复正常才是重要的,这是中医的优势,此点西医应该学习一下,因为心脏总是停止几下,总是没有不停止的好。
当时我哪里懂这个?简直是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突然想到,我自己开始学习中医了,难道中医对这个就没有办法?
于是,回去翻书,《伤寒论》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这个心动悸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大家容易理解,脉结代,这是两种脉象,结脉,《伤寒论》说:“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意思是跳动缓慢,同时经常停止一下,叫结脉;代脉是跳动得快,同时经常停止一下的。总之,只要是经常偷停的,张仲景就用这个炙甘草汤来调理。
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按照书里面的吩咐,去抓了药。
按照书上的,兑入清酒熬药,我就放入黄酒,让放入生姜大枣,我就准备了生姜大枣,人家张仲景特别嘱咐,大枣要掰开,我就认真掰开(这点一定要记住,张仲景的嘱咐都有道理),去药店的时候,还为了人参是红参还是白参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是红参,这个一直我用到现在,现在还会开红参。
按照张仲景的方法熬药,熬好了,入口还很甜,味道不错,就喝了半副。
这也是我第一次喝自己开的中药,心中忐忑,但是,因为心脏还在不争气地偷停,就硬着头皮喝了。
傍晚喝的,结果,当天晚上,早搏就消失大半,偶然还有几个。
等到第二天再喝剩下的,早搏就彻底消失了,然后我又喝了几副,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我当时那个兴奋,原来中医如此的有用啊!可是,我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么有用的东西,老百姓不知道呢?医院门口那么多的患者,为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我带着方子,医院,找到了心内科的主任,趾高气扬地告诉她,我自己两副药就治疗好了,当时主任很困惑,问我怎么治疗的?我说:用中医方子炙甘草汤。
结果,她听谐音了,估计她以为是“治肝什么什么汤”,就问我:治肝…,你肝也有问题吗?
中医认为,心脏之所以会出现此类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心脏营养不足了,用中医的术语说,是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动心脏的跳动,阴血亏,心脏当然会空转,这气阴两虚同时出现,则一定会麻烦多多。
这是怎么形成的?有的时候是有外邪,比如患了外感,此时会导致我们身体为了抵抗外邪,气血耗伤,消耗能量,而且外邪往往会直接攻入心经,这样更容易损伤心经气血,这在西医,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一类的疾病,这就是为什么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效果不错的原因。张仲景在《伤寒论》写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中的“伤寒”两个字,就意味着在有外感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问题。
还有内伤导致,比如劳神,现在很多人都劳神,考试写报告什么的,心血耗伤,结果也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遇到的这种情况比较多,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就在前几天,我给一位妇女调理,一搭脉,连着就遇到了几个结代脉,我立刻告诉她,心神消耗太多,太劳神了,以后什么事儿别太费心了。结果和她一起来的人直竖大拇指,说对,真准,她就是这样的人。其实,这都是中医的道理,没有神秘的地方。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要给它补足气血,让心得到滋养,这样它滋养足了,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偷停消失是小事儿,因为这是表面现象,心得到滋养才是大事儿,这是根,中医为什么说要治病求本?就是这个意思,治疗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表面现象就会解决。这点研究西医的朋友应该借鉴,西医很
这个方子里面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我一般用30克,但是有的名医会用到更多,比如上海的柯雪帆教授,他研究用更大量的生地,然后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非常的好。《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在这里张仲景用的就是这个作用。
方子里面的炙甘草是主要的药物,方子的名字就是以此来起的,因为炙甘草有通心脉的作用。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方子里面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原来大家都以为火麻仁在这里面是润燥的,通大便,因为火麻仁有通便的作用,很多古代的医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个火麻仁可以去掉。后来我偶然看美国人的科研报告(这里就看出学英文的好处了),结果发现美国人也在研究火麻仁,他们研究的结果显示,火麻仁有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的作用。
这下全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方子里面用火麻仁,为什么它可以治疗心肌炎,因为它有这个作用,我看到这个报告后,才明白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它是治疗心脏用的,所以在这个方子里面加入了,意味深长,是我们后人笨,反而认为它只会通大便润肠。
同时,方子里面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这个清酒我们现在用黄酒就可以,我一般每次加入几茶匙,熬了以后,一点酒味都没有,但是通络的药性留在药汤里了。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如果有心脏早搏的问题,如果是气阴两虚这种证型,可以使用炙甘草汤来调理,但是需要找个中医生,帮助分析一下。
拥有健康拥有未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