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2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通讯员蒋洁菡符晴)今年70岁的刘建国(化名),春节前为了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自己亲自动手杀鸡宰鸭。没想到吃完年夜饭后,出现乏力、拉肚子等不适症状,被确诊为“鹦鹉热”。
“患者入院时,有持续高热、呼吸窘迫症状,精神状态非常差,肌肉酸痛明显,有幻觉,说胡话。”2月10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梁伟军介绍,医生仔细追问病史,发现他年前曾处理了家里饲养的鸡鸭,“经过检测诊断,患者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其引起的疾病称‘鹦鹉热’。人们常常接触的家禽及宠物鸟上均可以携带鹦鹉热衣原体。若是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与这些动物密切接触,吸入染病鸟或家禽的排泄物粉尘,病菌就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肺炎等。”梁伟军医生介绍,另外被带菌鸟啄咬、人嘴与鸟嘴接触、抚摸染病鸟的羽毛等,虽属短暂接触,但足可以引起感染。
“鹦鹉热”的临床表现很像普通的肺部感染,该病感染后可引起全身症状,表现为以发热、头痛伴明显肌痛(常见背颈部尤甚),体温逐渐升高,3至4天后可超过40℃。1周左右出现咳嗽、干咳或咳少量黏痰或血性痰、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少数患者还可以发生肝脏、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心肌炎甚至出现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梁伟军提醒,市民日常进入活禽市场或饲养、处理家禽时,均要注意卫生,戴口罩是最为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食用禽类时,也要注意高温烹煮,避免病菌传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头痛、胸闷和气促,服药后症状没有减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