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病毒性心肌炎是现代心脏病中的常见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尤以青少年、儿童发病率最高。

本病多在外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现已知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等均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据统计,重感冒后约有1/3的人心脏会受累。许多人患了感冒不在乎,不重视休息,或用运动发汗等方法治疗感冒,可能导致心肌炎的发生或加重。

当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首先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此时不易明确诊断。继而病毒经血液到达心脏后,则造成心肌损害,出现心律失常、心房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疲倦乏力、胸闷、憋气、胸痛、多汗、低热,心跳明显加快或明显减慢,或心跳间歇不规则,甚至出现气急、浮肿、紫绀、不能平卧等急性心功不全症状。更严重时会因心跳极慢,导致急性脑缺血,引起抽搐,或因心跳骤停而死亡。

笔者近10多年来,采用益气补血养心为主要治则,治疗毒性心肌炎30余例,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基础方

黄芪30~60克,人参10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12克。此为成人剂量,少年与儿童酌减。

随症加减

头晕、失眠多梦、面白唇淡等血虚明显者,宜加熟地、白芍、龙眼肉、阿胶等养血之品。若心脾两虚者,宜再加白术以增强健脾之功;若表现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少津等心肾阴虚者,则上方宜去桂枝、茯苓,加麦冬、生地、百合等益阴之品;若表现为形寒肢冷、腹胀便溏、胸闷疼痛、腰部冷痛、唇青脉沉等心肾阳虚者,则宜加肉桂、干姜、附子等温补心肾、散寒助阳。若兼浮肿、尿少者,宜再加车前子、泽泻等淡渗利尿;若胸闷疼痛比较严重,且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者,宜酌加红花、川芎与延胡索、木香、枳壳等活血行气止痛之品;心悸明显、心律失常者,则酌加苦参(配丹参、人参治心律失常效佳)与柏子仁、远志、龙眼肉、龙骨、灵芝等养心安神之品。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日常应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病后要注意休息以减少与避免复发。如发生感冒等病毒性疾病1~3周出现了心悸、乏力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最佳诊治时机。

孙清廉

摄图网

编辑

毛凯亮

审核

张海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exjy/4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