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孩子发烧,要小心这种病

打造保定地医院

4岁患儿洋洋(化名),入院7天前突然出现发热,体温达38.7℃,全身出现大量红色皮疹,压之褪色。在当地给予对症处理后,体温一度下降。入院5天前体温再次上升到39℃,同时双眼出现结膜充血,家长表述像是“小兔子”的眼睛。同时发现孩子手心和脚心红肿,为明确诊治,家长慕医院。

▲网络配图

孩子发烧原来是川崎病惹的祸

住院后患儿出现双手指端膜状脱皮和双手掌心脱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为主,CRP上升,血沉上升,体液免疫功能IgA下降,心脏彩超示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均增宽,B超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和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综上,医生做出诊断:川崎病。

  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发病增多,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其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病因不清,推测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药物,化学剂等有关。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急性期明确诊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50mg/kg·日,分2-3次口服,热退后调整为3-5mg/kg·日。在病程10天内在(多主张7天内)及时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血小板显著增多或冠状动脉病变、血栓形成者加用双嘧达莫。同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

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维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现象,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2、皮肤护理。患儿出现皮疹,且出现指(趾)端脱皮,应保持皮肤清洁,被褥衣裤轻软,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对半脱痂皮者,用清洁剪刀剪除,并嘱家长及患儿避免人力撕脱,应待其自然脱落,以免引起感染;

3、粘膜护理。患儿口腔、咽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每日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易造成口腔粘膜机械性损伤的食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也可涂眼膏,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

健康教育

及时向家长交代病情,并给予心理支持。指导家长观察病情,定期带患儿复查,对于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全面检查1次。有冠状动脉损害者密切随访。

科室简介

医院内三科(心内科)设病床47张,科室管理设置“双主任”,医院心内科博士唐浩勋主任医师长期驻院指导工作。科室备有完善的心电监测检查设备,在刘彦平主任医师、史春云副主任医师等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您的孩子将享受北京优质的医疗资源,得到规范的诊治及护理。

我科收治多种小儿心血管疾病,如川崎病、心肌损害、心肌炎、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晕厥、高血压、心悸、胸闷等疾病。服务

-

专家介绍

▲北京专家唐浩勋

唐浩勋,女,知名专家,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即工作于首都医科医院急救中心。年开始从事小儿心内科工作,如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发性心肌病及各种继发性心肌病、川崎病、风湿热、血管迷走性晕厥、高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对于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经验。在儿科核心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参编书籍数部。

▼专家工作掠影

内三科供稿

医院

“打造保定地医院”

“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exjy/5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