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抵抗力差,患了感冒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种种不良后果即并发症,有的会危及生命。家长需要认真观察,及时就医。
高热惊厥
幼儿时期引起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
但抽风往往在突然高热达39-40度时出现,一般极少发作2次以上。
这种惊厥多因急性感染,特别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因而常有相应的症状存在。
措施
■把小儿平放在床上,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入气管内引起窒息。为小儿解松衣领裤带,以免影响呼吸。不要将小儿紧抱在怀中,也不要摇晃呼唤孩子,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在肩颈部垫小毛巾或小枕头,稍微抬高肩颈部,使头轻微后仰,可以防止舌根后倒,以通畅气道。去除口、鼻、咽部的分泌物或痰液。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期最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
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宽而直,呈水平位置,外加小儿的自身抵抗力较差,极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或者吐奶、咳嗽导致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细菌很容易到达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患儿出现持续低烧或突发高烧,食欲不振,抓弄耳朵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哭闹躁动不安,异于往日表现。
措施
家长医院,以确定是否患上中耳炎。
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炎药,此外,用滴耳药时家长要将患病的耳朵向上,用手指轻轻按压耳道附近的软骨,使药液充分接触病变的鼓膜。
每日至少滴3次,滴完后耳道内塞一个于棉球,避免滴入的药液外流。
咽后壁脓肿
急性咽后壁脓肿多见于1~3岁婴幼儿,身体虚弱多病和营养不良的小儿感冒后最易患此病。
表现为发病急,初有畏寒、发热、咽痛、不愿吸乳、进食,日益加重;咽部因脓肿而共鸣腔缩小,说话含糊不清;咽部肿胀隆起使气道变窄,故呼吸不畅;头常偏向一侧,颈部僵直,转头时肩部、躯干一同转向,借以减轻咽痛和改善呼吸,进食时常呛入鼻腔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剧烈咳嗽。
措施
婴儿一旦被确认为是咽后壁脓肿,应及时治疗。
若脓肿还没有完全形成,可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饮食应细软或吃流质,但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一旦脓肿形成,应取垂头仰卧位置,立即进行局部切开,并吸出脓液,经处理后咽后壁脓肿会很快痊愈。
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咽炎。
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
小儿喉腔较小,喉内黏膜松弛,肿胀时易致声门阻塞。
早期以喉痉挛为主,声嘶多不严重,表现为阵发性犬吠样咳嗽或呼吸困难,继之有黏稠痰液咳出,屡次发作后可能出现持续性喉梗阻症状,如哮吼性咳嗽、吸气性喘鸣。
措施
治疗的关键是解除喉梗阻,早期可以临时使用肾上腺素类喷雾剂减轻喉水肿,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给予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同时给氧、解痉、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要保持安静休息,减少哭闹,降低耗氧量。
肺炎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以冬春季多见。
肺炎是由感冒时病原体感染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
措施
给予适当抗生素。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温维持于20℃,湿度60%左右,供给易于消化食物,经常翻身、拍背。
若有缺氧表现,可予吸氧。可口服祛痰药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使用雾化疗法。
心肌炎
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患者中约有5%-10%的人容易合并病毒性心肌炎,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不可麻痹大意。
病毒性心肌炎以大年龄的孩子较多,多数在6~12岁时期,这部分患儿除了有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外,后期还出现心慌、头晕乏力,胸闷胸痛,或者体检时发现心跳明显增快等症状。
措施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重要。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症状、体征好转,心电图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胸闷时应住院治疗。
??
您可能还想知道
冻疮
冬季进补
小儿捏脊
厌食
发烧
乙型流感
拉肚子
红眼病
睡觉问题
猩红热
晕车
食疗
打嗝
哭闹
夜惊丨意外伤害丨疫苗接种丨春天饮食丨三浴丨舌苔丨指甲丨喂药技巧丨尿床丨小儿肥胖丨小儿逆反丨小儿妇科病丨恋物丨戒奶嘴丨奶粉过敏丨红屁股丨婴儿猝死丨水痘丨母乳喂养丨生长激素丨中医偏方丨中药禁忌丨胆小丨咽炎丨中耳炎丨口臭
本文作者:
医院时毓民教授
如果您有关于育儿相关问题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