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名医别录》
Yuxingcao
HOUTTUYNIAEHERBA
一、来源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二、别名
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三、图片
四、主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
五、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有腥臭气。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叶互生,心形或阔卵形,长3-8cm,宽4-6cm,先端渐尖,全缘,有细腺点,脉上被柔毛,下面紫红色;叶柄长3-5cm;托叶条形,下半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与叶对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花小,无花被,有一线状小苞;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心皮3,下部合生。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
六、药材性状
鲜鱼腥草茎呈圆柱形,长20~45cm,直径0.25~0.45cm;上部绿色或紫红色,下部白色,节明显,下部节上生有须根,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叶片心形,长3~10cm,宽3~11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绿色,密生腺点,下表面常紫红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具鱼腥气,味涩。
干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黄棕色,具纵棱数条;质脆,易折断。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
七、采收加工及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生长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或鲜用。
炮制方法
鲜鱼腥草除去杂质。干鱼腥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八、药性
辛,微寒。归肺经。
九、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十、应用
1.肺痈吐脓,痰热喘咳;2.疮痈肿毒;3.热淋,热痢。
十一、相关药品
解热清肺糖浆、复方鱼腥草片、急支糖浆、清热去湿茶、祛痰灵口服液。
十二、用法用量
煎服: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十三、不良反应
1.副作用比较轻微,少数病人服药后偶可岀现头晕、胃部不适、心窝部烧灼感等;口服有鱼腥味;肌注时少数病人局部疼痛;阴道给药时,个别病人出现阴道充血。
2.停药后均能自行消失。但亦有报道,应用鱼腥草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3.中毒解救的一般方法为:对于出现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吸氧;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mg,樟脑磺酸钠2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加等量5%-25%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注射;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毫升中静脉点滴。
十四、化学成分
通过查阅文献,鱼腥草化学成分主要有一下几类:土茯苓含多种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类、甾醇类、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挥发性成分
鱼腥草约含0.05%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并且含有月桂醛、甲基正壬酮。
2.黄酮类
鱼腥草中黄酮类苷元以槲皮素、芦丁、木樨草素、山柰酚等为主,多与葡萄糖,鼠李糖等结合以苷的形式存在。黄酮多为芦丁、瑞诺苷、阿福豆苷、广寄生苷、芹黄素及野黄芩素等
3.生物碱类
鱼腥草中已报道的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包括马兜铃内酰胺类、阿朴菲类、酰胺类、吡啶类和其他类。
4.有机酸类成分
鱼腥草中还有多种有机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辛酸、马兜铃酸、绿原酸,
5.氨基酸类
鱼腥草含有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等16种氨基酸
6.甾醇类
7.其他
鱼腥草还含有蛋白质、淀粉、鞣质、多糖等成分,同时也含有盐类氯化钾(KCl)、硫酸钾(K2SO4),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E,金属元素钠、镁、钙、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钼、铯等。
《中国药典》版,干鱼腥草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0.0%。
十五、药理作用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鱼腥草主要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肝、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抗过敏、平喘等药理活性。
1.抗病毒
鱼腥草对多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炎抑菌
鱼腥草中多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抑菌作用。鱼腥草素对大肠杆菌、金葡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等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3.保肝
鱼腥草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清除烷基、羟基自由基及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缓解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和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鱼腥草水提取物则可保护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损伤。鱼腥草中苯乙醇苷类表现出针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WB-F细胞损伤的中度保肝活性。
4.抗肿瘤
鱼腥草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包括乙醇提取物,鱼腥草生物碱,鱼腥草总黄酮和鱼腥草挥发油成分。
5.增强机体免疫
鱼腥草叶水提液和总黄酮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X射线辐射损伤大鼠的免疫力,且以黄酮类成分效果最为显著。
6.抗氧化
鱼腥草中多类化学成分均有抗氧化作用。包括总黄酮、多酚及多糖。
7.抗过敏、平喘
鱼腥草中总黄酮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作用,抑制组胺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8.其他
鱼腥草还具有抗疲劳、抗抑郁、抑制肺纤维化、改善肾损伤、治疗烫伤等药理作用。
十六、临床应用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鱼腥草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科疾病的治疗,如呼吸科疾病、五官科疾病、消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等。
1.呼吸科疾病
鱼腥草注射液对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及咽喉炎、肺结核等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2.五官科疾病
鱼腥草对角膜炎、干眼症、鼻炎、鼻咽癌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消化科疾病
鱼腥草可有效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等。
4.皮肤科疾病
研究表明,鱼腥草汁外敷治疗手部二度烫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5.妇科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鱼腥草可有效治疗盆腔炎、输卵管堵塞等妇科疾病。
6.泌尿科疾病
据报道,鱼腥草对尿路感染、肾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泌尿科疾病具有可观的临床疗效。
7.癌症
鱼腥草对晚期肺癌、软腭癌、肝癌、胃癌等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8.其他疾病
鱼腥草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水痘及带状疤疹、癌性胸水、急性胆囊炎、寻常性银屑病、多发性疖肿、肾病综合症、不孕症、痔疮等疾病,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术后感染。
十七、药膳食疗
鱼腥草拌莴笋:
1.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适宜于尿路感染、肺脓疡患者。
2.原材料:鲜鱼腥草g,莴笋5g,葱、姜、蒜、酱油、醋、味精等适量。
3.做法:将鱼腥草拆去杂质老根,淘洗干净,用沸水略焯后捞出。加1克食盐拌匀、腌渍待用。鲜莴笋去皮切成3-4cm的节,再切成细丝,用盐少许腌渍、沥水待用。莴笋丝放入盘内,加入鱼腥草、酱油、味精、麻油、醋姜末、葱花、蒜末和匀入味即成。
4.用法:佐餐食用。
十八、鉴别用药
1.蒲公英与鱼腥草:两药均性寒,皆能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主治痈肿疮毒、各种内痈、湿热淋证等。然蒲公英苦甘而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之力更强,兼散滞气、通乳,故最善治乳痈;又能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鱼腥草辛而微寒,专入肺经,消痈排脓之力更强,以清肺见长,为治肺痈吐脓之要药,亦常用治肺热咳嗽;又能清热止痢,可用治湿热泻痢。
2.芦根与鱼腥草:两药均性寒归肺经,功能清肺排脓,利尿通淋,主治肺热或风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小便短赤等。然芦根甘寒质轻,又归胃经,作用较缓,善清肺胃之热而兼透散,又有生津除烦止渴、清胃止呕之功,故用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麻疹不透等。鱼腥草辛而微寒,专入肺经,作用较强,尤以清肺见长,善消痈排脓,又能清热止痢,故为治肺痈吐脓之要药,亦常用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
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