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时发现孩子湿气重?
湿气隐匿,但也是有迹可循的。孩子湿气重会有一些很明显的表现,细心的家长每天只需要花上一分钟,就能很快判断出来。1便便粘马桶如果孩子大便黏腻、软烂、挂壁、不容易被水冲走,就是近期体内有湿的表现,或者给孩子擦屁股,如果老是擦不干净,也是有湿的表现。2没胃口、消化差春天里孩子的胃口都会比较差,主要是湿气侵犯了人体。表现为肠胃虚寒、腹胀、吃饭时没胃口、不消化等等。孩子不怎么爱吃饭了,也要警惕湿气的问题。3舌苔厚腻长期湿气重的孩子甚至舌头两边会有牙齿压迫的痕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齿痕舌。如果舌苔白厚腻,那是提示寒湿;黄厚腻就是湿热。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干预,孩子很快会生病。4有眼袋孩子眼袋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起始位置,孩子脾胃差,无力运化太多的水湿,那么水湿首先就会堆积在眼部。眼部皮肤薄弱,水液一堆积,下眼睑就会浮肿,形成我们看到的“眼袋”。现在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有眼袋,归根到底还是脾胃功能差。健脾除湿,孩子可以吃什么?
要说健脾,肯定是离不开吃,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调养是最安全健康的做法。1吃健脾祛湿的食材能健脾祛湿的食材有很多,常吃的就是怀山药、鲫鱼、莴笋、茯苓、赤小豆、芡实、薏米、白扁豆等,其中的薏米和白扁豆先炒一下再煮效果会更好。推荐一道祛湿健脾粥:薏米党参粥对于春季脾湿引起的食物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有很好的效果。薏米:有“天下第一米的”美称,归脾、胃、肺经,能利水祛湿、健脾止泻。党参:味甘性平,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有很好的作用。粳米:性平味甘、有养阴生津、健脾胃、补中气、固肠止泻的作用。*薏米偏微寒,建议一周吃一次就好,如果是体寒的孩子,可以把薏米换成平性的赤小豆,更温和一些。2省酸多甘,协调肝脾意思就是要少吃酸味的食材,多吃甘味的食材。那为什么要少吃酸呢?前面我们说了,春主肝,但肝木过旺就会克制脾土,损害脾胃。而酸入肝,肝是喜酸的,如果还吃很多酸的食物,就容易导致孩子肝气过亢。所以山楂、酸梅、柠檬、醋类饮料等,这些酸性的食材就暂时要少给孩子吃。为什么要多吃甘呢?因为甘是入脾的,比如红枣、红薯、玉米、糯米、蜂蜜、南瓜等,这些味甘的食材,就可以多给孩子吃一吃。3多吃蔬菜,保持消化要避免吃肉类等生湿的食物,因为容易损伤孩子的脾阳。除了肉类,还有哪些食物容易生湿呢?一般生冷、寒凉的食物,都容易生湿,这时候也要注意控制量,不能吃太多。春季更适宜多吃养健脾的蔬菜,比如茼蒿、荠菜、白菜、菠菜、萝卜缨等。特别是茼蒿,即是时令蔬菜,又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是最适合不过的食疗菜肴了。茼蒿有着“天然保健品、植物营养素”的美誉,在古代很受重视,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还是宫廷菜肴中的珍品,又叫“皇帝菜”。所以,给孩子调理脾胃,不妨吃一些茼蒿。除了饮食帮助孩子健脾祛湿,运动也是很好的除湿排毒的办法,家长们可以带孩子踢球、做体操等运动。祛湿+健脾↓刘弼臣教授调肺学派体质评估/疾病预警↓长按上图中“小程序码”
依据孩子体质定制策略↑
怕孩子生病?找弼臣儿医!中医儿科之父|刘弼臣教授
刘弼臣教授,新中国中医儿科奠基人、著名中医儿科临床家、当代儿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顾问、终身教授、研究生导师,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市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医调肺学派及少阳学说创立者。刘弼臣教授历经数十年临床总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式为“抽动症”命名并建立临床诊疗及教学体系;并因大量有效治愈中重度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妥瑞氏症)、重症肌无力、病毒性心肌炎、紫癜、癫痫、脑积水、川畸病、情感交叉磨擦症、脑功能轻微障碍症等疑难病症,刘弼臣教授被美国柯尔比科技情报中心,医学部授予为数极少的“国际著名替代医学专家”证书,ABI评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名人之一”。
弼臣儿医公益社群
有温度,有担当,伴您同行!弼臣儿医/弼臣堂/弼臣儿护/弼臣食愈/熄风静宁等品牌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