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意珍宝胶囊,是藏医治疗“白脉病”(神经系统)的经典用药,源自藏医经典验方,具有清热,醒脑开窍,舒经通络,干黄水之功效。简介
如意珍宝胶囊
由30余味藏药材组成的西藏甘露牌「如意珍宝胶囊」,始载于公元13世纪,由藏医药学家仁青坚赞所著的《秘诀珍珠串》,融合了补肾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祛湿化痰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白脉病”(神经系统疾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肢体强直、急慢性挫伤、腰间盘突出等神经经络疾病,也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神经病理性痛、风湿关节痹证等所致神经经络损伤。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是治疗神经经络疾病(白脉病)的有效、可靠药物。
配方与功效
由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余甘子、草果、香旱芹、檀香、黑种草子、降香、荜茇、诃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决明子、水牛角、黄葵子、短穗兔耳草、藏木香、麝香、牛黄等30味药物精制而成。
清热,醒脑开窍,舒经通络,干黄水。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等,对白脉病有良效。
修复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元损伤,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抗炎、镇痛;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粘度。
如意珍宝胶囊配方中以荜茇、高良姜、肉桂温胃补肾,促进药物吸收;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清热、调和三因;石灰华、檀香、水牛角凉血、清肺热;黑种草子、降香、牛黄清热解毒、调肝血;珍珠母、甘草膏、短穗兔耳草醒脑开窍、疏通脉道;乳香、决明子、黄葵子干黄水;木香、藏木香、麝香清热消炎、止痛;红花、丁香、肉豆蔻、豆蔻调养五脏;金礞石、螃蟹,补肾利尿;沉香调和龙病。
诸药相合,相互协调,达到调和三因(龙、赤巴、培根),醒脑开窍、疏通脉络、干黄水、清陈热等功效,可有效治疗白脉病、痹证、瘟热、陈热等病。
扩展阅读
白脉病
在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中记载,人体有各种脉络连接,其中沟通人体内外的叫连结脉。连结脉分为黑脉和白脉两种。黑脉是指血管,白脉指神经。白脉主导感觉、运动和信息传导功能。白脉发病会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即白脉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
藏医学关于白脉病的理论认为:“其热寒共两类,况复时令又分新与旧;分解病位五行分病根,病位头部胸腔与四肢,五行风胆痰与聚合症。”
热性白脉病
由锐器等伤热扩散和疠疫传染、中毒等引起血和赤巴紊乱,热邪侵入脉道,表现为体热剧痛;
寒性白脉病
由“龙、培根”紊乱,寒邪侵入脉道引起,表现为肿胀、微热、意识模糊;
聚合白脉病
因龙、赤巴、培根、血等同时紊乱,侵入脉道而致,兼有寒热之综合症状。
除此之外,白脉病还可按病程分为新发和陈旧两种;按发病部位分为上体(头部和胸腔)白脉病及四肢白脉病两种;按三因可分为龙引起的白脉病、赤巴引起的白脉病、培根引起的白脉病、聚合引起的白脉病等。
藏医在对白脉病的治疗中,首先采用望问切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对白脉病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症状等综合辨证,并施以不同的内治和外治法。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