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要点
1.辨别病机虚实心悸的病机有虚有实,证候特点多为虚实相兼。脏腑气血阴阳不足致心失所养者为虚。正虚与脏腑虚损程度有关,一脏虚损者轻,多脏虚损者重°邪实见一种兼夹证者轻,多种兼夹证者重。
2.辨别脉象变化脉搏节律的异常是本病的特征,心悸的患者多伴有脉率或脉律的异常。脉率有快速型和缓慢型之分,脉律有促脉、结脉、代脉之分。快速型多为阳盛脉促,阳热脉数〉若脉促数而沉细、微细,伴形寒肢冷,动则气短,舌质淡者,为虚寒之证。迟脉、结脉、代脉皆属虚寒。促脉主阴盛气结,结脉主气血凝滞,代脉主脏器衰微。见久病体虚伴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伴脉象散乱模糊者为危。
3?结合辨病辨证为提高辨证准确性,应结合心悸原发病诊断,如冠心病致心悸,多属阳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所致;病毒性心肌炎致心悸,初起多为风温犯肺,继之热毒逆传于心,随后为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风心病致心悸,多为风湿热邪杂合而至,发而为痹,痹阻心脉所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由心阳不振,鼓动无力所致。肺心病致心悸,多为虚实兼夹,证属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1.辨明惊悸怔忡惊悸发病,多由骤遇惊恐,忧患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等情志因素诱发。心悸多呈阵发性,病情较轻,病来迅速,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呈持续性,病情较重,常心中惕惕难以自控,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病来虽渐,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不发时亦常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也可形成怔忡。
五、急救处理
(一)西医急救处理
急救原则:①尽快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②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根据病情釆取电复律或药物治疗;③治疗原发疾病并去除诱因。
1.快速判断恶性心律失常程度,利用5~20秒判断患者情况是否有生命危险°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