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肝功能衰竭是肝损害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不但肝脏功能已经损坏,其他脏器功能也会因此受损,病死率较高(50%~80%),肝性脑病(HE)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以下简称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病情危重,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为了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与血液滤过(HF)联合治疗此病的效果以及是否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案件分析
1、临床资料
在本院(医院)收治的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患者中选出30例,治疗时间为年1月2日至年6月1日,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1例女性患者;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18例慢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分级:10例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
2、方法
30例患者均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综合治疗方式,总共治疗次,每隔3~5d治疗1次,治疗期间,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结合身体状况补充适宜量的维生素、能量,饮食以低蛋白为主,保证水、电解质平衡,采取综合内科治疗方式。
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以及电解质水平。肝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丙氨酸转氨酶;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和尿素氮;电解质包括钙、氯、钾、钠。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此衡量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4、统计学方法
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各项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以及电解质水平(计量资料),并用t值检验;采用“%”的形式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并用卡方值检验。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若对比指标数据有差别,则用P<0.05表示,反之为P>0.05。
结果
1、肝功能与肾功能:
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四项肝功能指标以及两项肾功能指标都比治疗前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电解质:
治疗后四项电解质水平都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不良反应:
次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16次(13.56%),5次轻度手足抽搐,5次一过性低血压,6次血浆过敏,各种不良反应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都迅速缓解,对治疗流程无显著影响。
讨论
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都是临床中比较严重的肝硬化晚期并发症,同时发病会增加治疗难度、病死率显著升高,病毒性肝炎是引发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肝性脑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肝功能受损严重,会出现昏迷、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等不良表现。
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一般以综合治疗为主。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应用在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的治疗中,能够将患者体内各种毒性物质大量清除,无论分子大小如何,清除效果都十分优越,此外,该治疗方案还可使电解质、酸碱恢复平衡状态,促进内环境稳定,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肝细胞的再生,积极预防并发症。
由此可见,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联合的治疗方案效果可靠并且安全性高。参考文献
[1]金鸿.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肝衰竭并肝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7(8):32-34.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年,重庆[J].中华消化杂志,,33(9):81-92.
[3]张伟,魏小雪,李勇.中西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净化系统救治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7(2):-.
[4]周观林,张伦理,刘春文.人工肝PDF与PE+CHDF在晚期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赣南医学院学报,,34(4):-.
[5]裴亮.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小儿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J].国际儿科学杂志,,41(5):-.
[6]谭友文,叶云,姜林仙,等.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生存期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32(4):-.
[7]余帮,许煊,祝彬,等.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9(12):.
[8]朱冉.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过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近期疗效和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14(10):41-43.
文案整理:邹贵勇
编辑:苏碧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