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不是老年人“专利”熬夜、过劳中青年要警惕
此时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时节,小张日常工作繁忙,原本他以为只是得了感冒,却没想到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衰,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专家提出,心衰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像小张这样的患者近年来已经出现多例,以加班熬夜的年轻白领或过度疲劳的学生为主。专家表示,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高度-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已经常见于年轻患者,这些都可诱发心衰。而对于部分基因易感人群,感冒迁延不愈后,可造成扩张型心肌病,最终导致心衰。在中老年群体中,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要预防感冒,感冒加重后造成的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可能会诱发心衰等更严重的问题。我国心衰患者多,数量超千万,危害很大,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心衰。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会出现心力衰竭,其致死、致残率很高。心衰作为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其发生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旦发生则治疗逆转的难度很大,因此尤其要留意“苗头性”的危险信号。能使心脏负荷过重、造成心肌损伤的因素都可导致心衰,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心肌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心衰的高危人群。一些年轻人因为压力大、过度劳累甚至感冒等,也可能最终发生心衰。他说,年轻人熬夜工作、学习、玩手机、在网吧通宵打游戏,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过度疲劳,而有的人在患感冒、腹泻之后仗着自己年轻没有好好休息,这都会导致“心力不济”。因此,中青年人群要劳逸结合科学起居,一旦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短、头昏等症状要停下工作及时就医。如何预防心衰导致的猝死?
心衰分为两种,“急风骤雨”般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会突然发生严重不适;还有很多是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可表现为精力和体力下降,比如原来爬楼不费力,现在上两层就“气喘吁吁”,还可能有记忆减退、夜间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一旦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憋气这些典型的心衰症状,医院就诊。”专家指出,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至晚期的综合征,患者的最终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SCD)。SCD是临床常见急重症,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病率较高。SCD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主要机制为心律失常,早期发现和预防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专家介绍,SCD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突发死亡,90%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猝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猝死易发的日周期和季节周期分别是晨起、冬季。在性别方面,男性猝死风险是女性的4~7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而获益。在生活方式层面,有10年吸烟史的患者SCD风险增加2~3倍。超重患者的SCD风险增加30%~70%。与低水平活动或不活动的患者相比,剧烈活动者SCD风险增加17倍。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脏衰竭发病率为0.9%,猝死发病率为13%,可见心衰患者极易出现SCD。专家强调,心衰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即使在早期阶段,其心脏结构和功能也可能恶化。随着病情恶化,急性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住院率高且死亡风险增加。心衰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中80%以上是室性早搏,约50%是室性心动过速。在心衰死亡中,心律失常性猝死约占50%~60%。心衰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有猝死风险。
虽然心衰是不可逆的疾病,但是如果患者注意用药,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就可以达到降低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目前心衰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器械装置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心脏移植等。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器械装置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心脏再同步化简单来说叫三腔起搏器治疗,正常心脏在工作时,左心室和右心室是协调和同步的收缩。如果两者不同步,会造成心脏射血效率明显下降,加重心衰。植入三腔起搏器后,会使得心衰病人的不同步的心脏在机器的调整下变得整齐划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收缩功能。专家特别指出,所有治疗都有适应症,并不能包治百病。如果在早期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才会有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心衰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不重视,往往一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直到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早期病情的发现需要医生的敏锐以及对于患者病情的了解、把控。以上图片文字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删除。热文推荐
各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太全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这3个症状,是大肠癌“现身”的信号!别当做痔疮
防癌、降脂、控糖,只要记住这一串顺口溜!
为什么以前的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病?专家为你释疑解惑!
谁说脂肪肝是胖子“专属”?有关脂肪肝的误区你应该了解一下!
预防脑中风,做到“3个早”,守好“2道关”,避开5大“拦路虎”!
血管不好,当心从头伤到脚!每天坚持这样做,血管不“生锈”!
声明
西部医学致力于创造和分享科学、合理、准确、前沿的医学健康知识,任何机构或个人依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