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什么功效作用糖尿病高血压和中风后

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黄芪是一味补气的药材。补什么气呢?主要是补脾气和肺气。

黄芪最早是写作“黄耆”,“耆”是年长者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补气作用强于其他药的意思。在秦汉时期,当时认为黄芪在补气药之中,作用最好,可能认为它还在人参之上,有的还认为它“补气第一”。后来便于书写,才改为了“芪”字。

黄芪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1、脾虚证

(1)脾气虚弱

脾气虚弱,常导致运化食物的功能失常,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等症状。

用于脾气虚弱,可单用黄芪熬膏,或与党参或人参合用,为参芪膏,用于虚人长期补虚。

如果症状以饮食减少、大便溏稀、腹泻为主,可以黄芪配伍白术,为芪术膏。

脾气虚兼有阳虚,腹中痉挛性疼痛,遇冷则痛加重,得暖则痛减轻,可配伍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饴糖,为《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

食欲不振

(2)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脏器下垂,小腹、肛门有下坠感,脱肛,或者还伴有身体、眼皮沉重感,甚至阳气郁结而不能宣散所致发热等。

黄芪区别人参、党参一类补气药的最大特点就是,除了补气,还可以升阳,非常适合用于这类中气下陷的症状。

如配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构成《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或者制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用于上述症状。

用于脾不升清所致的腹泻,可配伍葛根,葛根本身也有升阳止泻的作用。

相关阅读:葛根不要迷信粉葛,临床新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3)气不摄血

中医讲气为血帅,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出脉外,可见吐血、尿血、便血、鼻出血或崩漏等。

常配伍人参、白术、当归等,补气摄血养血,如归脾汤,亦有中成药归脾丸,用于心慌,心脏剧烈跳动,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体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血,女性月经过多或暴崩而下,或淋漓不尽。

如女性气不摄血,常见月经失常的崩漏,暴下量多为崩,淋漓不尽为漏。可用人参配伍当归、炮姜等,如《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汤。

2、肺气虚

用于肺气虚所致声音低微、气短、疲乏、咳嗽、哮喘、咳痰。

常配伍止咳化痰药,如紫菀、款冬花、杏仁等。

但一般的肺气虚出现了久咳、虚喘,呼吸无力,黄芪的疗效比人参弱一些,所以在一般的肺气虚证中,人参的使用率比黄芪高很多,疗效也好一些。

3、表虚自汗、易感冒

表虚自汗是指,白天不热的天气也出汗过多,特别是一动汗出更多,而且特别容易感冒,风一吹就感冒。

极度怕风,体虚易感冒的人,可用黄芪配伍白术、防风,即玉屏风散。玉屏风,顾名思义,就像一个屏风一样抵挡外邪,用于反复感冒,常常白天出汗,以及过敏性鼻炎一吹风就打喷嚏、流鼻涕的情况。

对于极易感冒的人群,黄芪或玉屏风散加减方可提前服用,用于预防感冒或其他流行性呼吸道疾病。很多预防新冠肺炎的方子,其实就是为了稳固卫气,使人体正气比较健旺,可以抵御外邪,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而并非直接对抗新冠肺炎病毒。

临床研究报道,但用黄芪水煎服,或制成黄芪片,或用黄芪水喷鼻,可预防性地治疗体虚易感冒患者。[新疆中医药,,(4):49]。

或用黄芪配大枣,也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冒的发生,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13]。

易感冒的人

4、盗汗

黄芪对夜间盗汗也有一定的功效,即夜里睡眠时出汗,汗出浸湿床单、被子的现象。

常与当归、生地、黄柏等配伍,如当归六黄汤。

5、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常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等症状。

常用黄芪配伍当归,补气生血,也可以用黄芪和当归炖鸡,或者做药膳,有一定补虚作用。

如果因气虚血少,导致平常心惊不安、心慌、心脏不自主剧烈跳动、气短,可用黄芪配人参、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即养心汤。

黄芪当归做药膳

6、疮疡(化脓性感染)

疮疡如果脓成不溃(脓包很大还不溃烂),或者溃久不敛(溃烂后很久都不愈合),可以用黄芪。

黄芪可以促进伤口破溃、愈合,被称为“疮痈圣药”。

脓成不溃,可配伍皂角刺、白芷、金银花等,如《医学心悟》透脓散。

溃久不敛,可配伍白术、人参、当归等,补气血,敛疮。

7、水肿

黄芪常用于气虚所致水肿、尿少,单用即有效。如果与健脾利水的药同用,效果更好。

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用于怕风、出汗多、身体沉重、微有水肿、小便不通或淋沥涩痛,以黄芪配防己、白术、甘草。

《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用于阳虚四肢皮肤浮肿,用黄芪配伍桂枝、茯苓。

8、关节痛、肢体麻木

用于气虚血行不畅所致的血痹,症状多见关节痛、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

如《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以黄芪配伍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用于上述症状。

气虚血瘀的中风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黄芪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补气活血通络,为《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

9、消渴证

消渴证在之前介绍的很多中药里都提过,类似于现代糖尿病中症见烦热、口渴、多食、多饮、多尿、倦怠乏力者,黄芪用于消渴病气津两伤证。

常配伍的中药有山药、知母、五味子等。

《千金要方》黄芪汤,用黄芪配伍麦冬、生地、芍药,可用于消渴证见上述症状,尤其口渴喜饮患者。

山药配黄芪,还可以用于改善糖尿病人容易饿的症状。

10、肥胖症

中医认为,肥胖症多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本质上是气虚,标实是指兼有膏脂、痰浊、水湿等实证。黄芪可益气,同时利水,兼有降血脂作用,常用于气虚肥胖。

如前面提到的《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就常用于脾气虚而有湿证的肥胖者。

现代临床研究报道,医院曾用黄芪与茯苓、山楂、决明子等配伍,治疗单纯性肥胖。

医院用黄芪与防己、生大黄、荷叶等配伍,治疗单纯性肥胖[中医杂志,,36(5):]。

肥胖

#哆咖医生超能团##中医养生的真相#

二、现代药理作用

1、黄芪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作为主药,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患。

2、具有保肝,抗肝纤维化作用。

3、具有改善肾功能、利尿作用。

4、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作用。临床曾以黄芪注射液用于扩张性心肌病[延安大学学报,,3(4):15-16]。以黄芪益心汤(黄芪、太子参、麦冬、生地、桑椹、红花等)随症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医学研究与临床,,6(6):66-67]。

5、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临床曾用黄芪防己汤(炙黄芪、防己、炒白术、生姜、炙甘草等)加减曾用于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11(21):]。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红参、柴胡、升麻、炙甘草等)随证加减,曾用于治疗低血压[实用中医药杂志,,24(1):20-21]。

6、具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7、具有脑、神经元保护,益智作用。

8、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脾胃论》《医林改错》《千金要方》《中华临床中药学》《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jydzz/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