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44爱尚健康对

新闻全天候,晋中第一声。

FM.4晋中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与您同心同行同精彩!

FM.4晋中综合广播

医院儿科

郝晓瑞(主治医师)

腹泻病(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以婴幼儿尤其6月~2岁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腹泻病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首先是6、7、8月,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体是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发生在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婴幼儿易患腹泻,主要与以下易感因素有关: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少,活力低;②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大,胃肠负担重;③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度低,胃排空快,胃杀菌能力低下;血IgM,IgA低,胃肠道SIgA低下;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或破坏;④人工喂养易污染。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2.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二)根据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腹泻:病程为2周~2月。3.慢性腹泻:病程在2月以上。(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1.轻型:腹泻不剧烈,不伴脱水,无中毒症状。多因饮食不当或肠道外感染所致。2.中型:腹泻较剧烈,伴轻或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腹泻严重,伴有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死亡。(三)根据病因分类1.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感染肠道而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等。2.非感染性腹泻:进一步分为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症状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等。(四)各类腹泻的诊断要点1.轮状病毒性肠炎:⑴四季均可发病,流行季节为10月~次年2月,好发年龄为6月~2岁;⑵起病急,以发热、腹泻伴轻度呕吐为主要症状,呕吐常发生在发病头1-2天内,大便次数多,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⑶腹泻严重者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⑷可伴流涕、轻咳等上呼吸道炎表现;⑸少数可并发肺炎、心肌炎或脑炎等;⑹自然病程为3~8天;⑺大便常规示粪质少、白细胞很少,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2.诺如病毒性肠炎:⑴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秋冬、冬春季节发病最多,潜伏期数小时~3天;⑵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与性状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相似;⑶可伴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畏寒、肌痛等全身症状;⑷病程2~7天;⑸大便常规示粪质少、白细胞很少;⑹大便诺如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或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诺如病毒则确诊。3.产毒性大肠杆菌性肠炎:⑴5~8月份为多,潜伏期1~2天;⑵临床表现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腹泻⑶可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⑷该菌现在可用PCR法检测。4.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类似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呕吐、发热、腹泻呈粘液脓血便。也可引起爆发流行,且可引起类似中毒性菌痢的严重病例。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有三个血清型,其中O:H7占绝大部分,主要临床表现为特发性痉挛性腹痛,血水便或脓血便,低热或不发热,严重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大并发症。本病呈自限型,一般病程5-7天。6.空肠弯曲菌肠炎:⑴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较高;⑵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大便初为水样,很快变为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有恶臭味;大便镜检见较多白细胞及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确诊需要细菌培养。7.鼠伤寒沙门菌肠炎:⑴1岁内发病较多见;全年发病,消化道传播;常在院内交叉感染流行;⑵特点:病情重、合并症多、病死率高。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高热中毒症状严重,粪便浠水带粘液,量极多呈海蓝色,可见脱落的肠粘膜,常合并败血症。初检大便涂片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确诊需粪便或血培养葡萄球菌阳性。9.伪膜性肠炎:病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临床表现为高热、中毒症状重、黄色稀水便或水样粘液便,可有伪膜脱落,少数为血便,可伴有痉挛性腹痛,需与急腹症进行鉴别。10.真菌性肠炎: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所致最常见。⑴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⑵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为黄色稀便、有泡沫及粘液,可见豆腐渣样细块;⑶常伴鹅口疮;⑷病程迁延;⑸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及菌丝;⑹大便真菌培养阳性可确诊。(五)鉴别诊断急性腹泻需与外科急腹症(肠套叠、急性阑尾炎及穿孔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相鉴别。迁延性慢性腹泻应与生理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等相鉴别。辅助检查1.大便常规:①侵袭性细菌所致感染者大便为黄稀粘液便、粘液血丝便或脓血便,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脓细胞。②病毒性腹泻及产毒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大便为黄稀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显微镜下无红白细胞,或少许白细胞。③食饵性腹泻大便为黄色糊状大便,有不消化奶块或食物,镜下见较多脂肪滴。2.血清电解质(血钠、钾、氯、钙、镁)及肾功能: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应检测。血钠可协助判断脱水的性质。3.血气分析:中度脱水以上应进行。4.大便病毒学检查:疑为病毒感染者需进行检测,如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5.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疑为细菌感染者需进行。6.大便还原糖试验:了解有无乳糖不耐受。7.食物过敏原检测。8.腹部影像学检查(腹部X片或腹部B超):腹胀者、腹痛剧者或有腹部异常体征者,了解有无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或外科急腹症。9.心电图:尤其是病毒性肠炎疑并发心肌炎者。治疗(一)急性腹泻1.调整饮食:⑴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2)牛奶喂养者,可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牛奶。(3)病毒性腹泻合并乳糖不耐受者,可改用去乳糖配方奶、豆类或淀粉类代乳品。(4)呕吐剧烈者,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5)腹泻停止后,逐步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2.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3.合理用药(1)控制感染:①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感染所致(70%),一般不用抗生素;伴有严重感染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时,应选用抗生素。②粘液便、粘液血丝便或脓血便多由侵袭性细菌所致,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③症状性腹泻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2)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有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3)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4)抗分泌治疗:消旋卡多曲可用于肠毒素性腹泻。(5)补锌治疗:6月龄以下儿,补元素锌10mg/d;6月龄以上者,补元素锌20mg/d;共10~14天。(6)避免用止泻剂。(二)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多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病因复杂,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采取综合治疗。(1)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2)营养治疗:①继续母乳喂养,牛奶喂养者调整饮食,保证足够热能;②乳糖不耐受者,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选用豆浆、酸奶或去乳糖配方奶;③过敏性腹泻者,避免食用含过敏原的食物;④要素饮食是肠粘膜受损患儿最理想的食物;⑤静脉营养,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者可采用。(3)药物治疗:①抗生素:仅用于培养分离出特异病原者,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②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铁、锌、维生素A、C、B族、叶酸等;③微生态制剂;④粘膜保护剂。预防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逐步过渡添加辅食。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乳具的清洁。3.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消毒隔离以避免交叉感染。4.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紊乱。5.接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以预防该病毒引起的腹泻。

晋中综合广播

—31143113060

4

在线收听:1、晋中综合广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jydzz/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