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鼠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辐射湖北,蔓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当中。中国医院作为辽宁省新型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在支援湖北的同时,也收治了多例新冠肺炎的确诊及疑似患者。
但对于风湿病这类特殊人群,
一方面由于疾病和用药所致
免疫低下状态,
是发生细菌、病毒
及真菌感染的高危者;
另一方面,
合并脏器受累及
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容易发展至危重症,
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
风湿性疾病患者
如何在疫情期间
进行居家防护和疾病自我管理呢?
中国医大一院
风湿免疫科专家
和您说说!
正确认识风湿与新冠肺炎是基础
风湿性疾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可出现多种症状(发热、皮疹、乏力、关节及肌肉疼痛、四肢麻木等)和脏器受累(肺间质纤维化等肺受累,肾脏、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受累),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应用药物维持疾病稳定。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传染性疾病,具备人传人的能力,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肺部影像学可表现为间质改变,甚至多脏器损伤,有时需与皮肌炎等风湿性疾病进行鉴别,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果风湿病患者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近期接触过感染的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疑似新型肺炎的症状,应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从和患者接触的最后一天起采取医学观察14天。
提高预防意识,自我防护是关键
无论正常人群还是风湿病患者,注意防护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重要手段。
1、减少不必要外出,居家防疫最安全,保持良好心态及作息习惯,不信谣、不传谣。
2、外出时佩戴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尽量远离他人1米距离,注意咳嗽礼仪。
3、归家后首先洗手,手卫生与戴口罩同样重要,避免用手接触眼、口、鼻。
4、外出衣物及物品进行合理消毒。
5、室内经常通风,同时注意保暖。
6、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不明来源食物。
7、居家适当运动,合理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规律服药,疾病居家管理要提高
大多数明确诊断的风湿病患者均需长期口服药物维持疾病稳定,目前风湿病治疗均采用个体化、规范化、合理用药的诊疗策略,患者的用药调整或减停均需专科医生的指导。部分患医院配药或者考虑到用药可能降低抵抗力而选择自行减量或停药,但是风湿病患者切忌随意停药,以免出现病情复发、恶化。尤其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突然减停激素,会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应用较大剂量激素口服的患者,依据激素减量原则,在减药时间点可以减量10%,切记遵医嘱减药。当然,也不要随意增加药物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减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保持心情舒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提高免疫力的法宝,无论对风湿病还是对新冠肺炎都是有利武器,再结合适当的居家运动如太极、瑜伽等舒缓的功能锻炼都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态,战胜风湿病,共克疫情。
对于风湿性疾病不要过于重视但也不能忽视,所以病情稳定或缓解的患者,一定避免熬夜,或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定期自我评估身体状态,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及时来院就诊:
1、发热超过3天,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时需排查肺HRCT、血气分析等检查;
2、出现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难以平卧、血压增高等心功能、肾功能不全相关症状需完善尿常规、肾功能、BNP、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
3、出现顽固性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活动障碍时完善颅脑CT/MR、肌电图等;
4、周身皮肤严重瘀斑、瘀点、齿龈出血时需完善血常规等血液系统检查;
5、四肢乏力、肌肉握痛、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时注意排查肌酶、肌电图和肌肉MR;
6、表现为纳差、皮肤及巩膜黄染症状时注意完善肝功、胆红素及腹部超声检查;
7、周身关节肿痛、晨僵加重,以及新发皮疹及皮肤破溃等需复查血沉、风湿三项、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的免疫学检查。
疫情当下,医院内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尤其是发热门诊和急诊。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如无紧急复诊需求,建议患者暂缓就诊。病情稳定患者,可至就近的药店取药。而对于出现轻度病情变化的患者,可应用医院进行线上咨询。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在最前线用行动践行职责,用真情守护生命。中国医院风湿免疫科也会全员齐上,为风湿病患者保驾护航,努力携手,共克时艰,抗风湿,共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