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冬季传染病高发,预防知识你必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传染病的蔓延扩散,比如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急性胃肠炎、流行性脑膜炎、风疹、水痘等。正确面对冬季传染病,要从最基本的卫生抓起,做好流行传染病防控,同学们才能更好地度过疾病流行期。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病人或病原携带者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带病菌的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了物品等,在这些物体表面留下大量病菌,继而感染。

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必须要去时,最好戴口罩。

7、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关键要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什么?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发热(可伴畏寒),全身酸痛、肌肉痛、咳嗽、乏力、头痛头晕等流感样症状。流感有甲乙丙三兄弟。大哥和二哥——甲型和乙型流感最为常见。我们常听到的H7N9型流感便是甲型流感家族中的一员。每年流感病毒都会发生小的变异开始兴风作怪。

怎么就患上流感了?

流感传染性很强,不知不觉中可能通过握手等直接接触或打喷嚏、咳嗽时形成的飞沫传播就被传染上了,接触到患者鼻子或喉咙部位体液的纸巾等物品也可能被传染。

流感有多可怕?

如果说普通感冒是恶作剧的小孩,流感就是危害人们的恶魔。流感传染性强,世界历史上,6次流感大流行,带走数千万人的生命!我们今日所谈的流感为每年一次的季节性流感,秋冬季易爆发流行,人群对其具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率达30%-40%,易产生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或心肌炎/肌炎、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成为流感的高发人群和危重病例的高危人群,死亡率高,故应引起重视。令人欣慰的是,季节性流感虽然每年爆发且危害大,但早诊早治效果好,并且可以预防。

流感是可以预防的

1.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未曾在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的学生,在整个流感季节都可以接种,也是有保护作用的。

2.发热的学生要休息,自我隔离,复课后亦应戴双层口罩隔离2周;勤洗手;管控好沾染口腔、鼻腔分泌物的纸巾类物品。

3.有密切接触史的孩子可口服奥司他韦预防。

4.未发病学生应戴口罩,勤洗手,多喝水,休息好,增强抵抗力!

5.房间、教室注意通风。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6.注意做好家庭成员间的预防隔离。

7.发热患者应及早就医,早鉴别早诊断早治疗!

流感也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也可能自愈,若发病48小时体温无好转,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如心肺脑疾病、免疫缺陷、贫血、营养不良,伴随哮喘等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

诺如病毒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原型代表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我国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感染诺如病毒有哪些症状?

此病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此外,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

3、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

4、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

预防很关键

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做好预防工作是首要问题:

目前没有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关键。

措施一: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再冲洗干净;外出回家后先洗手,饭前便后也要洗手;减少外出和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做好食物的保鲜工作,避免交叉污染。

措施二:食品卫生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贝类海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措施三:饮水卫生

确认水源安全;不喝生水。

流行性腮腺炎

认识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俗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冬春两季高发,具有高度传染性。

传染源

主要为腮腺炎患者和带菌者。

传染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该病毒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经飞沫传播为主。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感染。

一、哪些情形提示可能患了流行性腮腺炎:

耳垂下出现肿胀,局部皮肤紧张发亮,有弹性灼热、触痛但不化脓,少部分脖子肿大、颜面变形;多数伴发热,少数进食后腮帮酸胀;基本上要考虑患上了腮腺炎。如果2—3周之内周围有过腮腺炎患者那就可以诊断了。

二、常见的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脑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等,甚至抽风、神志不清,个别病例也可导致死亡。

2、生殖系统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部分病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引致不育症。

3、其它并症,如肾炎、心肌炎、乳腺炎、骨髓炎等。

三、如何预防腮腺炎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口鼻。

◆腮腺炎流行季节,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一旦发生腮腺肿胀、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医院就医和治疗。

◆注射腮腺炎疫苗。

水痘

认识水痘原因

水痘是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儿的口腔、鼻腔里含有大量的水痘病毒,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喷到空气中,健康的孩子吸入后就会发病;还可通过接触或使用患者的餐具、衣、被、毛巾等也可被传染,此病传染性很强。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

水痘症状

水痘发病初期会出现微热、全身不适。一般是先发烧一天,有烦躁不安或咳嗽等症状。发热的同时或一两日后,头皮、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皮疹,并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或结痂。而且皮疹呈向心形分布,并很快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水疱极易破裂。

水痘的预防

◎不和水痘患者接触;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接种水痘疫苗。

得了水痘该怎么做?

◎及时向老师请假,在家休息;

◎在家休息期间不走亲访友,不去公共场所;

◎等水痘结痂脱落后再去学校上学。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易合并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致死亡。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由于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该病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

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患儿感染后潜伏期约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患儿常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患儿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医院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口服药物即可治愈,病程一般需一周左右。但如果患儿出现精神差、不愿活动、呕吐、头痛、抽搐等症状,医院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麻疹

麻疹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热、皮疹、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麻疹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弱,对热、强光、酸、干燥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在日光照射下或流通空气中经20分钟即失去致病力。但此病毒耐低温。

传染性

麻疹病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之末到出疹后5天内,患者的结膜和呼吸道分泌物、尿和血液,特别是白细胞内均有此病毒。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症状

 典型麻疹患者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极期或发疹期及恢复期4个阶段。麻疹的潜伏期为9~14天。本病前驱期约为2~4天,有不适、咳嗽、鼻卡他、流涕、结膜炎及流泪和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患者有打喷嚏、眼睑水肿、畏光等表现。此时皮疹尚未出现。在皮疹出现之前,在鲜红色口腔颊黏膜上出现直径为0.5~1mm的白色或蓝白色斑点,即麻疹黏膜斑。

麻疹典型的皮疹首先在发际、颈侧部和耳后开始出现,然后大约在24小时内首先向面部、颈部、上肢及上胸部蔓延,然后向下向躯干和下肢蔓延,包括掌跖部,均可出现,而且可融合成片。此时患者有高热,可有咳嗽、呼吸急促、嗜睡等表现。在出疹后第4天,皮疹开始按照出现的顺序消退,在许多病例,随着皮疹在肢体出现,头面部的皮疹开始消退。

恢复期:病程后期可出现皮肤变为棕色以及脱屑。皮疹出现后3至5天,体温开始下降。如此时体温不降低,可能提示有并发症。本病在较大儿童和成人显得更重一些,表现为体温更高、皮疹更突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治疗

(一)维持正常体温,促进身心休息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空气新鲜湿润,光线柔和,衣被适当。

2.忌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

3.供给充足水分,利于毒素排泄和散热。

(二)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卫生

1.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勤换洗内衣,可用温水擦浴以利发疹和散热。

2.保持口腔清洁,粘膜湿润。

3.出疹期及退疹后常有皮肤瘙痒,可搽以炉甘石洗剂。

(三)维持合理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预防

麻疹的预防,除采取一般公共卫生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一般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外,主要通过接种麻疹疫苗的主动免疫措施来做到。

赞赏

长按







































女人白癜风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jyhyz/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