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9月初,作为一名新入学的大连医科大学骨科学研究生,我来到大医二院,开始了为期33个月的规培学习生活。普外科有三个月的轮转时间,我选择了急腹症外科,如今,学习旅程即将结束,三个月的故事也历历在目,经过急腹症外科高强度的磨练和带教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在急腹症科高速运转和团结好学的科室氛围的影响下,我也从一个刚入院的菜鸟迅速成长为一名基本掌握临床流程的小医生。如今即将离开这个自己奋战过的战场,心中尽是不舍与感恩。
急而不乱,勇于担当通过三个月的学习,我深刻的领悟到急腹症外科,是一个典型的外科科室,同时又是一个急诊科室,所接收的患者都是因为各种急性腹部症状来入院的,患者普遍病情紧急,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急诊手术,并且有很多患者病情复杂难以明确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感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严重的坏死性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等只在教科书上听过的重病,在急腹症科都是常客。时间紧,病情急,人手相对欠缺,这就练就了急腹症的医生们个个雷厉风行,互帮互助的优秀素养,同时,医生护士团队高度娴熟的配合,一起致力于救病人于水火,还病人以安康。第一个主管的患者张大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科室的不良事件记录制度,面对自己医疗中的不良事件,不掩盖,不闪躲,直面错误,分析总结,才能更好成长。罗主任自己在门诊,在手术中的不良事件也经常自己检讨,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各位主任主治老师勤奋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各项手术技能,仅仅我在的三个月,就填补了科室多项手术空白,双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腹腔镜脾破裂切除等等,使得科室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口碑也越来越好。遇到疑难紧急病例,做到不慌乱,找准病因,手术更顺利,效果更满意。这种急而不慌,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对年轻医生影响深远。第一台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
以研带学,师生共进在急腹症,我感受到了从主任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住院医师、规培学员、研究生及留学生之间浓浓的兄弟情义,更有和护理团队之间的默契深情,整个科室弥漫着一种团结奋进的气氛。住院医师踏实严谨,主治医师独当一面,主任医师更是发挥主心骨作用,年长的研究生帮助师弟快速适应,各位主治医生之间互不推诿,互帮互助,一起看片子,讨论病例,一起成长,共同解决病人的痛苦。
科室里形成了雷打不动的周三教学查房和学术活动交替的制度,每周三,是我们这些研究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几位主任医师典型病例正规的教学查房,能交给年轻大夫清晰的诊疗思路,更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与患者共同,收益颇深。科室的学术活动也十分有特色,老师们负责讲一些疾病的最先研究进展,学生们分享各自治疗组遇到的典型病例,查阅资料,中英结合,既能锻炼学生们汇报讲演的能力,也能通过查资料提高学生们阅读文献的能力。
第一个汇报的病例宫大姨
经过三个月多次的锻炼,我已经能掌握如何汇报病例、查阅文献、PPT制作等一系列能力,每一个从急腹症锻炼过的学生都能获得明显的提高。
精心准备,亮出名片特别幸运的是,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正好参与了大连急腹症高峰论坛会议,这次会议是急腹症科成立三年来第一次主办会议,其难度可想而知,记得那段时间里罗主任和科医院忙到半夜才回家,为了准备这次会议,全科室从主任护士长到每一位研究生到护士们,每个人都精确分工,会议前几天,罗主任早上交班的时候嗓子都已经沙哑,足以想像压力之大,但罗主任每次早会都会鼓励大家,最终,国内首次急腹症高峰论坛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得到了各方好评。
朋友圈被急腹症会议刷屏,所有人都积极宣传
在这次会议里,我也作为现场服务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大会服务之中,对大会的组织等细节也学习到了很多经验,还得到了罗主任和科室老师的好评。和于老师的合影和一起为大会服务的师兄合影
这次大会,是对一个科室能力的一次集体检验。让我学会了只有科室团结,才能办大事。也只有主动宣传,医院知道你的成绩。宣传工作,对个人及集体是非常重要的。
相亲相爱,温暖如家九月初,科室一起组织出去聚餐,大家一起冒着雨烧烤,游泳比赛,欢乐的笑声,加油声记忆犹新。在科室里,老师们也是很关心学生的生活,值完夜班让我们早点休息,护士长也会像大姐姐一样指导关心我们的生活。像家一样的温暖。
科室值班,经常一干就是36个小时,那些彻夜不眠奋战在手术台的岁月,那种下班后在公车上睡过站的囧人经历,那些出院患者开心的笑容,都将成为这个秋天最美好的回忆。
彻夜不眠的奋战
最初的记忆,总能让人印象深刻。记得当时,一个外地学子刚来到大连,来到新的环境,对医疗程序的陌生,对电脑操作系统的不熟练,对手术操作的未知,对医患沟通的胆怯,让年轻的医生充满担忧与焦急,但急腹症科的老师们对我耐心培养,细心教导,热心关爱,让我慢慢成长。一夜手术后,早上手术完送患者至ICU,天已经亮了
三个月是那么的短暂,在自己轮转的第一个科室里,对自己管过的每一个病人都印象深刻,对自己的成长也感到非常的满意。感谢急腹症科,感谢罗主任领导有方,创造出这么好的科室氛围,感谢陈鑫主任和于老师的带教,感谢各位师兄的无私帮助。
虽然离开急腹症,但一日受教于急腹症,终生为急腹症的学生。再见了,我的第一个轮转科室,再见了,我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