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常用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

作者:张东敬周彬侯金林

医院感染内科暨肝病中心

导读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腹水、肝性脑病(HE)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毒感染、细菌及真菌感染、酒精中毒、药物损伤等均可导致ACLF的发生,其中HBV感染为我国ACLF的主要病因。ACLF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肝移植虽可明确降低患者病死率,但由于肝源缺乏、费用高昂等问题其临床应用并不广泛。早期准确评估ACLF患者的病情可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指导供体肝分配,改善患者预后。ACLF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影响因素多,单因素评价指标的预测价值有限,应用多因素预后评分模型有助于更准确判断患者的临床转归。近年来,肝衰竭预后评估相关文献层出不穷,现对ACLF预后评分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一、常用的ACLF预后评分模型

1.CTP(Child-Turcotte-Pugh)评分 

CTP评分是目前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及预后最常用的模型,由Child和Turcotte等建立,该模型以HE分级、腹腔积液程度、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为基础对肝功能进行评估(表1)。CTP评分计算简单,评估指标临床易获取,且考虑了门静脉高压对疾病的影响,对ACLF患者的生存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CTP评分也存在一些缺陷:(1)HE分级和腹水程度的判断缺乏统一标准,主观性较大,且易受治疗效果影响;(2)未考虑肾功能损伤对预后的影响,缺少评估肾功能的有效指标;(3)分级狭窄,各项指标缺乏相应权重,评分相同的患者预后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有效区分病情严重程度,不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2.MELD评分 

由Malinchoc和Kamath等在年建立,最初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后的临床转归,该模型包含血肌酐(Cr)、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肝硬化病因等4个指标,计算公式为:R=3.8×ln[TBiL(mg/dl)]+11.2×ln(INR)+9.6×ln[Cr(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为0,其他为1),结果取整数。MELD评分参数客观,重复性好,分值连续,且考虑了肾功能及病因因素,能较准确的评价肝衰竭患者病情。美国器官分配网在年将其推荐为成人肝移植参考标准。研究表明,MELD评分判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0,当MELD评分>30时,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明显升高。与CTP评分相比,MELD能更好的反映肝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一项纳入26个研究例ACLF患者的Meta分析证实,MELD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P评分。MELD评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目前仍广泛用于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并未考虑HE、肝肾综合征(HRS)、腹水等临床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

3.SOFA及其衍生评分

?SOFA评分 

由年欧洲重症监护学会制定,涉及肝脏、肾脏、凝血、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能够全面有效评估患者器官衰竭的严重程度,评分>12提示预后欠佳。Agrawal等应用SOFA评分预测ACLF患者预后,发现SOFA评分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AUC:0.),其准确性高于MELD评分。SOFA评分也存在一定局限,其应用血小板计数来评价凝血功能,而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多以凝血因子减少为主。此外,评价神经系统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存在主观性,且易受药物影响

?慢性肝衰竭(CLIF)-SOFA评分 

年,欧洲肝病学会肝衰竭合作组在SOFA评分的基础上提出CLIF-SOFA评分,将评价凝血功能的指标改为INR,神经系统的评定由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改为HE分级。Dhiman等研究发现,CLIF-SOFA评分可较好的评估ACLF患者病情,当评分>10时,其预测短期病死率的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71%。

二、新近建立的ACLF预后评分模型

1.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COSSH)-ACLF评分 

近期,Wu等通过分析来自我国13家医院的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当TBiL>12mg/dl时,INR<1.5、1.5<INR<2.0及2.0<INR<2.5患者的28d病死率分别为6.7%、15.3%和29.9%。据此,学者建议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论是否有肝硬化,只要合并TBiL≥12mg/dl及INR≥1.5均应诊断为ACLF,该诊断标准有助于发现早期肝衰竭患者。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者发现CLIF-SOFA分值、年龄、INR及TBiL水平这4个指标联合可更好的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因此提出了简化的CLIF-SOFA评分,即不包含INR及TBiL水平的HBV-SOFA评分。该研究团队随后在HBV-SOFA的基础上建立了COSSH-ACLF评分,计算公式为:COSSH-ACLFs=0.×INR+0.×HBV-SOFA+0.×年龄+0.×[TBiL(mg/dl)]。COSSH-ACLF评分可准确预测HBV-ACLF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且其预测能力明显优于CLIF-CACLF评分(AUC:0.vs0.77)。COSSH-ACLF评分是一种基于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建立的新预测模型,其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能力还需更多研究来验证。

2.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CLF研究联盟-ACLF(APASLACLFResearchconsortium,AARC)评分 

APASLACLF研究小组通过分析例符合APASL定义的ACLF患者资料,发现胆红素、HE分级、INR、乳酸及Cr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提出AARC-ACLF评分。该评分总分5~15分,其中5~7分为I级,8~10分为Ⅱ级,11~15分为Ⅲ级。研究证实,AARC-ACLF评分预测病死率的AUC为0.,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78%,其预测价值高于MELD、SOFA及CLIF-SOFA评分。对于ACLF分级Ⅰ级的患者,其28d内病死率为12.7%,Ⅱ级为44.5%,Ⅲ级高达85.9%。动态观察AARC-ACLF评分可帮助评估患者病情,研究发现诊断ACLF后1周内AARC-ACLF评分每增加1分,患者短期内病死率增加10%,而对于评分>10分的患者,任意7d内评分每增加1分,病死率增加20%。AARC-ACLF评分计算方便,评估指标易获取,更适合亚洲人群,有较高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三、小结

ACLF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及时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由于ACLF患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干预措施、对治疗的反应等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预后模型尚存在预测准确性不足、计算繁琐等问题。COSSH-ACLF模型基于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建立,且研究人群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成为判断我国ACLF患者预后的最佳模型,但其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如何建立计算简单、预测准确且能够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预后模型,仍是今后ACLF预后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

来源:张东敬,周彬,侯金林.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34(6):-.

                







































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jyhyz/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