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小学阶段)腹痛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经常都有学生因各种腹痛来就诊,在育儿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那儿童腹痛到底怎么判断?又有哪些原因呢?如何治疗呢?
学龄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
1.炎症:胃肠系统发炎引起急性腹痛,如急性胃肠炎等;
2.痉挛:由于受凉或服用冷饮生食等,胃肠道肌肉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肠道痉挛,引起腹痛;
3.胃肠生长腹痛:生理性腹痛,因为孩子的代谢旺盛,不光长个子,内脏器官也要生长,胃肠生长快,血供不足,加上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造成痉挛收缩。
4.运动后腹痛(详见下一篇推文)
从年龄看腹痛
1.小宝宝,尤其是3岁以下,因为其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仅用哭吵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了,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这一阶段多见肠套叠、小婴儿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
2.学龄期的儿童(小学阶段),腹痛只是偶尔发生或发生次数并不频繁,一般不用服药治疗,大约经过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数秒钟,腹痛往往会自然缓解。如孩子患的是所谓的“肠痉挛症”,也就是说,腹痛的症状可连续几天,或一天之内要痛几次,甚至因腹痛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解痉药物,采取腹部的局部保暖,应用暖水袋,按摩,暖脐贴等方法。经过以上的处理,大部分的肠痉挛可在3天左右逐渐缓解。
3.青壮年(初中、高中、大学阶段),腹痛以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消化性溃疡多见。女生还要考虑痛经。孕龄妇女还要考虑卵巢囊肿扭转、宫外孕等。有长期铅接触史的还要考虑铅中毒。
有些孩子通过药物治疗及饮食调整,腹痛虽然可以缓解,但仍是反复发作。这时就应作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如腹部B超、腹平片等,以排除腹部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果各项检查都是正常,就诊断为“原发性肠痉挛症”。临床经验表明,这种病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腹痛往往可以自然痊愈。
还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因为某些炎症导致淋巴结的增生。可以引起孩子反复的腹痛。因为它是通过B超发现的,所以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影像学的诊断。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热敷、顺时针按摩,勿食生冷即可。
从疼痛性质看腹痛
烧灼样痛、隐痛——多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多见于消化性溃疡。
阵发性疼痛或绞痛——有梗阻性疾病,若局部喜按或热敷后腹痛减轻者,常为胃、肠、胆管等空腔脏器的痉挛;
持续钝痛——常为实质脏器或腹膜外刺激所致。如肝炎、肝脓肿等。
持续隐痛——腹痛持续加剧多见于胃肠穿孔;
按疼痛发作时间分
急性腹痛——如伴有呕吐,便血,面色苍白,意识改变,可能是急腹症如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过敏性紫癜、胃肠的扭转、胰腺炎等。(这时候就不要轻易使用镇痛药,不但掩盖病情,而且加重病情使之恶化。也不要热敷和揉腹部了,应当立即医院接受治疗)
慢性腹痛——反复发作,多呈隐痛能忍受,可伴随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铅中毒、肠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对于功能性病变如肠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样的儿童应当养成按时排便和规律进食的习惯。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失眠、焦虑的可适当予以镇静药物。
再发性腹痛——疼痛是痉挛性或绞痛性的,多在脐周,也可在腹部其它部位;可每日、每周、每月发作,或数月发作一次,每次发作时间不长,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多数腹痛程度较轻,可自行缓解;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加重。再发性腹痛大多数是功能性的,与生长过快导致的钙缺乏、植物神经失调,内脏感觉高度敏感,胃肠动力功能失调,心理因素如突然受打击、焦虑、忧郁症、恐怖症等有关。
从大便性状看腹痛
小儿的腹痛一定要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有无大便及孩子的进食情况。
1.几天无大便伴腹胀者,可能是肠梗阻。
2.便脓血尤其在夏秋季节当注意是痢疾、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等。
3.小儿肠炎时粪便呈绿色稀糊状。
4.大便呈蛋花汤样或者水样便,伴呕吐,尤其秋冬季节,多是轮状病毒性肠炎。这种疾病会导致幼儿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家长当注意给孩子多喝水。
5.如果有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应当注意肠结核、肠梗阻和肠激惹综合征,在饮食上多注意,不吃生冷刺激难消化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经常按摩腹部。此外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喝碳酸饮料。
普通胃肠痉挛所致腹痛治疗:
1.热敷:可以使用暖脐贴、热水袋或者艾灸。
2.按摩:涂抹润滑油介质,腹部顺时针按摩,或者按压关元穴(痛经时)、合谷穴(胃脘胀痛)、足三里穴使该穴位有酸胀感,持续数分钟,都有一定疗效。
关元穴:肚脐下方三寸(也即四横指的位置)
合谷穴: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拇指指间横纹正对虎口指蹼缘上,
屈指,拇指指尖所指之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合谷
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处下三寸(四横指)
总之,腹痛的病因很多也很复杂,大部分的学龄期儿童腹痛都可以通过热敷、按摩、规律饮食、忌食生冷、心理调节来治疗。如果出现急腹症或者经上诉治疗无法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