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将至,各地持续高温,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养殖户应加强水产养殖管理,预防疾病,根据我们帮邦水产技术人员多年实战经验,总结分析,今天小编主要讲一下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症及防治措施。通过本次介绍,希望鱼友加以重视,将疾病控制在萌芽中,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淡水鱼爆发病,鱼类爆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二类动物疫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9-36℃均有流行,水温28℃最为严重,10月份以后,病情有所缓和。病原菌通过水和淤泥进行传播,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及水源等途径传播。池塘为彻底清淤消毒,饲料管理不细,水质恶化,长期以来近亲繁殖,鱼体免疫力低下,营养不全面,投喂不合理等,均是疾病爆发的重要原因。
2.症状:疾病早期急性感染时,病鱼可出现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典型症状有鱼体体表严重充血及内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壁充血。病症根据病鱼种类及年龄不同出现多样化,大量急性死亡时,可发现少数鱼肉眼还看不出明显症状就死亡,这是由于这些鱼体质弱,病原菌侵入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感染病例。
3.诊断:细菌性败血症一定要与草鱼出血病区别。可做进一步诊断,病鱼全身广泛性充血、出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轻压腹部,可从肛门流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解剖肝、脾、肾、胆囊肿大充血,肠道因产气而成空泡状,大部分病鱼可见肌肉充血。
防控措施:
1.水质调控,做好水体定期消毒和底质、水质改良工作。
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杀藻、抑藻和有效降低藻毒的作用,对水体改良与修复效果非常明显。
(1)流行季节可定期使用菌多多每袋12-25亩全池泼洒。以达到调节水质、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的目的,从而控制养殖生物疾病爆发。
(2)清除过多的底泥,定期使用速效该底片快速分解腐殖质。预防用量每袋产品6-8亩水体。
2.强化饵料管理,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
(1)选用新鲜饵料、适当控制投喂量。
(2)定期泼洒维纳素,阴雨、台风、高温前后使用,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改善水环境,降低环境变化对养殖对象的危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