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壁导联异常Q波诊断陈旧性心梗的意义
潘懿坤任洁本王哲伟
心电图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壁导联异常Q波是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主要心电图表现[1],但异常Q波并非诊断下壁心肌梗死的唯一条件,部分出现在下壁导联的异常Q波属于正常变异或其他临床情况。本文选择我院临床资料完善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探讨下壁导联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及其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
1.入选患者
选择年1月至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心电图提示下壁异常Q波患者例,患者病史、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检查资料完善。共人选患者例,其中男77例,女26例,年龄21~92岁,平均年龄(57±2.3)岁。其中门诊患者38例(常规体检11例),外科术前常规检查23例,内科住院患者42例。
2.心电图检查
采用美国GE—MAC型号心电图机,12导联连续记录,走纸速度25mm/s,定标电压10mm/mV,lOOHz,经心电图机软件自动分析得出初步报告,并传输和储存人Muse系统,以便必要时与患者以往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异常Q波的诊断标准为:V2、V3任一导联呈QS型或Q波时限≥0.02s;V4、V5、V6、I、aVL、II、aVF连续2个导联Q波时限≥0.03s、Q波振幅≥0.1mV。
3.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采用飞利浦EPIQ7超声仪,探头频率3MHz,采用Simpson法。左侧卧位,平静呼吸,探头于心尖部选择胸骨旁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和长轴及各心腔切面等,在心尖四腔观方位获得心脏各腔的超声影像,并完成数据测量。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参考《超声诊断学(第2版)》
1.一般情况及临床谱
本组例患者中,21(20.4%)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证实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其余82例为非心肌梗死性疾病。非心肌梗死性疾病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心内疾病:82例中心肌病23例(28.04%),其中肥厚型心肌病16例(19.51%),扩张型心肌病7例(8.53%);肺心病12例(14.63%),左心室肥厚8例(9.75%),B型预激5例(6.09%),左束支阻滞5例(6.09%),肺栓塞4例(4.87%),心肌炎3例(3.65%),二尖瓣狭窄、左前分支阻滞各2例(2.43%),主动脉瓣狭窄,病毒性心肌炎,高血钾各1例。
(2)心外疾病:急性脑血管病7例(8.53%),自发性气胸2例(2.43%);急性胰腺炎1例。
(3)正常变异:横置型心电位3例(3.65%);半垂置型心电位2例(2.43%)。
2.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异常Q波时限较宽而深,其中II导联均有异常Q波,QII时限通常0.03s。9例典型患者心电图QII≥o.04s+Q/R≥1/4,24例伴sT—T改变)图1
异常Q波的标准在诊断陈旧心肌梗死时,特异性较低,涵盖了很多其他非梗死的临床情况。本文选择下壁导联异常Q波患者例,陈旧心肌梗死仅占20.04%。
1.异常Q波的诊断标准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联合美国心脏病学委员会发表的“心肌梗死重新定义”中,提出异常Q波新的诊断标准:V1~V3任一导联出现QR波,Q波时限≥0.03s、Q波振幅≥0.1mV,出现在v4、v5、v6、I、aVL、II、aVF连续2个导联[1】。但在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有学者借助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DE—CMR)提出,心电图有异常Q波的心肌梗死并非对应于透壁梗死,表现为异常Q波的梗死面积较非Q波梗死面积大,异常Q波有助于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14.5I。有学者也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降低了心肌梗死的范围,心肌梗死表现为一过性异常Q波或Q波变小的情况并非少见。因而,临床异常Q波并非诊断下壁心肌梗死的唯一标准。
2.心电图表现为异常Q波的常见情况
(1)位置性Q波:在体位改变或深吸气后描记心电图Q波缩小或消失,ST段无异常偏移,T波直立或有继发性ST—T改变,无ST—T动态变化的称为位置性Q波。
(2)急性肺源性心脏病:III、aVF导联可出现异常Q波,II导联少见,常有心电轴右偏、肺型P波、右室大,伴ST段抬高。其原因与右心系统急性扩张和心脏顺钟向转位有关。
(3)急性心肌炎:心肌炎急性期可能出现异常Q波,是心功能暂时丧失的表现,随病情好转,异常Q波可能因心肌纤维化等原因持续存在或消失(好转)。
(4)心肌病:心肌变性、纤维化或瘢痕形成心电图异常Q波。心肌病的异常Q波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有时较难鉴别。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脏超声等特殊检查均可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
(5)预激综合征:后室间隔旁道预激在II、III、aVF导联产生波,可表现类似下壁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但显性预激还表现为PR问期缩短和继发ST—T改变,部分患者有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91。
(6)其他:急性胰腺炎、脑出血、重度肺部感染、心包炎、心脏外伤、中毒、高血钾等造成心肌损伤,心肌纤维变性或严重供血不足,高血钾可能抑制心肌细胞膜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出现心肌细胞电静止或心肌坏死称为异常Q波,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时偶可见一过性异常Q波[。
临床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异常Q波的情况并非少见,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通常II导联有宽而深的异常Q波,并可伴有sT—T改变,应注意与其他情况进行鉴别。病史,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节选自实用心电学杂志
声明
平台推送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它用。如有错误或涉及版权归属,请联系删除,谢谢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