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11月,对于地处江南的相城来说,正是季节更替之时,空气寒冷、干燥,气温变化频繁,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而且早晚温差大,免疫力下降,需及时增减衣物,谨防疾病的侵害。
我园特意向家长朋友们提醒
注意以下几种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01
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风险等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2天。主要表现为发高烧,可持续3-4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极度乏力等,有时有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可并发肺炎、支气管炎、急性心肌炎等,可能会威胁生命。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
1、秋冬季气温变化大,是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时添加衣物;
2、家庭和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应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
3、一旦患上流感要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4、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保护老人、儿童,慢性病等重点人群。
02
手足口病
风险等级:★★★★☆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手足口病易在幼儿园出现聚集性发病。幼儿园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2、照顾儿童的家长、老师、保育员等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防止因大人隐性感染而传播给儿童;
3、对已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的幼托机构,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03
水痘
风险等级:★★★★☆
水痘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潜伏期12-21天,临床特征是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疱疹及结痂,前期临床表现为低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日迅速进入出疹期,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较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愈后良好,但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脑炎、肝炎、心肌炎及肾炎等。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
预防措施
1、重视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
2、接种疫苗是体质较弱、免疫力差的易感人群较好的预防方法;
3、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皮疹全部结痂(不少于发病后14日),并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用品
04
病毒性胃肠炎
风险等级:★★★☆☆
秋冬季节为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
其中诺如病毒胃肠炎容易在集体中引起暴发,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
1、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
2、对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
3、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进行消毒,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提倡母乳喂养婴儿;
4、对6—24月龄幼儿口服含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可刺激局部产生IgA抗体,为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END
图文排版/王怡岚
审核/园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