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宁波就入秋啦,
伴随着气温下降,
感冒生病也在悄悄入侵。
“生病吃药”是人们最基本的认识,
但你真的知道该如何吃药吗?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
“人气超高”的五大安全用药误区
要牢牢记住哦~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贻误病情危生命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药物从研发到临床,都经过了科学而严谨的论证和试验,被证明有治疗效果。
专家指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目前还没办法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慢性疾病患者要正确对待疾病,注意密切监测自身血压或血糖指标,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要迷信保健食品、降压降糖仪器等可以替代药物使用,以免引发多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
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用欲求疗效反伤身
很多人认为生病了多吃几种药,作用会更强,疗效会更好,病好的会更快。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专家建议:在选购药品时,消费者首先应识别药品的通用名,判断该药的成份,弄清楚该药是不是自己要买的或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是不是存在成份相同的情况,以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导致严重后果。
注意含同种成分的药品不要重复服用。比如许多中成药表面看是中药,但实际是中西药混合制剂。例如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份,如果不看清楚,将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就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服用量过大,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肝损伤。
误区三:随意换药调剂量加重病情要当心
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家庭用药存在一些误区,例如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剂量、随意换药等。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按医生处方用药、不规律用药。平时一般不吃药,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后才服药,症状一消失马上停药,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大部分降压药物要达到其最大疗效一般需1周左右的时间。突然加量或换服其它降压药物,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变大,忽高忽低的血压,反而会增加中风、心肌梗死、肾损害等风险,使病情加重。故高血压药物需要在血压计监测的情况下规律地使用,使高血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平稳的波动范围。
抗菌药的使用中也有患者随意加量、任性换药的现象。有的患者使用某种抗菌药一两天后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随意加量或换用其他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儿童误服损健康
孩子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一些药品形状、色彩对他们都很有吸引力,加之家长存储不当,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当糖豆误食,诱发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很多儿童药品为了掩盖苦味通常会添加甜味剂,目的是方便儿童服用,但是由于口感较好,易被儿童当成饮料服用;糖衣片、胶囊剂颜色一般较鲜艳,易被儿童误当成糖果服用;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看到家长吃药,会下意识地模仿。
鉴于以上情况,家长在选购儿童药品时要首选配有儿童保护盖的药品,这样不容易被孩子打开;务必要将药品存放在儿童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最好能锁起来;家长最好先以儿童高度的视角观察,用儿童的臂长测试,看看药箱放在哪个高度,儿童会接触不到。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吃错了药,首先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就近就医,以免错过治疗的时机。同时不要忘记将孩子吃错的药和药瓶带上,以供医生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误区五:盲目相信OTC认为没有副作用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不是绝对没有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就是可以不凭医生的处方,直接从药房、药店购买,而且不用在医生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但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能引起死亡。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例如,常用的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片(吗丁啉),尽管长期服用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大部分患者可放心服用,但对于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是禁用的,因其可加重病情,选择药物时应注意。
若患者服用了三五天非处方药后,病症仍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情还有加重迹象,抑或是出现了皮疹、瘙痒、高热、哮喘及其他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到医院就诊。
划重点划重点,
原来吃药有这么多讲究,
安全服药才能更好地保障健康。
服药前一定要看仔细哦!
来源:浙江食品药品监管、宁波市市场监管局
宁波女性
投稿邮箱:
nbfulian
.白癜风复发难治白癜风个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