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9岁,因腹痛20余天以“腹痛待诊、胃炎?”收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0余天无明诱因始出现腹痛,持续性疼痛,脐周较著,伴恶心,饭后稍著,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进食稍差,睡眠可,大便次数减少,小便无异常。既往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史。祖父有“胃溃疡”病史,父亲有“胃炎”病史。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异常肿大,肠鸣音存在。四肢活动自如。为完善检查,医师下达医嘱“全消化道钡剂造影”。
病情发展过程自零时后禁饮食,08:00左右口服钡剂后进行全消化道钡剂造影,晚20:00患儿腹痛、腹胀,遵医嘱给予颠茄樟脑口服液6mlpo,给予肛管排气20分钟,排出少量气体,少量灰白色大便一次,患儿腹痛、腹胀缓解。
次日患儿神志清,精神可,未再恶心、呕吐,腹痛减轻,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异常肿大,肠鸣音稍活跃,大便一次,为少量灰白色大便。
第三日、第四日患儿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未解大便。
第五日清晨患儿恶心、无呕吐,食欲差,剑下及脐周轻压痛,给予腹部立位片,13:11患儿腹痛有便意,但不易解出,患儿烦躁不安、痛苦貌。遵医嘱给予开塞露20ml肛注,患儿哭闹不安,主诉腹痛难忍,有便意但大便仍不易排出。责任护士给予患儿心理安慰,肛诊可触及和看到灰白色硬块,考虑到可因肠道堆积残留钡剂时间过长导致不易排出,遂配戴橡胶手套徒手清理出较多白色钡剂凝块,质硬,白色钡剂凝块清理完毕后见条状大便,质稍硬,再次给予开塞露20ml,嘱自行排便,后患儿排出较多大便,排便后腹痛缓解。
分享理由1.钡餐造影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诊断技术,它能清晰的显示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小结构,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所用的造影剂在消化道内既不吸收也不溶解,全部随大便排出体外,副作用少。
2.钡剂主要成分为硫酸钡,另外添加一定量的阿拉伯胶和淀粉。钡剂不被肠道吸收,具有较强的黏性和收敛作用,容易滞留,在肠道内浓缩蓄积,同时与粪便混合形成钡石。钡石沉重,表面粗涩,再加其刺激易引起肠管痉挛和局部肠壁水肿,当其阻塞了肠腔即引起肠梗阻。
3.直肠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对水分,而分泌功能相对较弱造影剂硫酸钡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不能被肠道吸收,因此较易在结肠内发生絮凝而沉淀导致肠梗阻。
4.胃肠排出障碍在钡餐透视时经常遇到,致病因素多样,如胃炎、胃窦炎、幽门溃疡、精神紧张等因素,大致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消化不良。
5.该患儿入院前有胃部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减少病史。胃肠消化能力减弱、直肠排便力减弱,肠蠕动减慢等因素可导致造影剂滞留肠道内不易排出。
经验分享1.完善检查教育内容保持检查全程的健康宣教(检查的目的、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配合、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及自我检测内容),尤其是检查后钡剂排出情况的自我检测。要反复向患者说明钡剂排出的重要性和滞留的严重性。
2.重视常规检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重视患者的每项检查和治疗。特别是钡餐检查患者要注意询问患者的大便情况(次数、量和性状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促进肠蠕动嘱患者根据病情适当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尤其是肠蠕动减慢的患者,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胃纳不佳时要据医嘱口服助消化和胃肠动力药;经常按摩腹部等措施,促进肠蠕动。
4.鼓励患者多运动,注意劳逸结合,也是加快肠道动力,促进肠道内钡餐的排出.
5.将特殊检查后的观察内容列入交接班内容如钡剂检查后观察钡剂排出情况、患儿的主诉等。
6.如果出现局部疼痛或者阵发性腹痛,或者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肠梗阻的可能,以免误诊。
7.一旦梗阻发生,要及时采取灌肠等措施,如果在直肠下段,可采取人工机械性取出,必要时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手术治疗。
医护总结钡餐造影虽是消化系统诊断的一种安全系数比较高的检查,但对于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我们护士的耐心观察与护理,尤其注意喝钡餐后有没有腹胀情况,大便的量与性质,及早采取措施,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国肛肠病杂志》钡剂致粪嵌顿患者一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一例钡餐造影后致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响学杂志》针灸与胃动力药在钡餐透视中增加胃动力的研究
作者:张新秀
单位:医院
END版权申明本文首发于“聊医护”,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推荐阅读1:案例“以小见大”,如何更好的保障患者输液安全1:视频上传通知
第二期:过程监护篇1:病人晕倒了,竟然是肺的原因?
投稿请发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