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在过去年中,全球至少有6次流感大流行,包括20世纪的4次大流行,其中3次均起源于我国。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儿童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但人禽流感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其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缓解流感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降低患病率。由于病毒抗原的多变性,流感的有效防治依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至发病的急性期均有传染性。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患者在发病后1周或更长的时间内均具有传染力。婴幼儿流感以及人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的患者很常见,包括艾滋病在内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也会出现排毒时间延长。

2、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3、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特定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特定人群包括:⑴妊娠期妇女;⑵伴有以下疾病或症状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养老院被看护人员、肥胖者(体重指数>30)、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二、流感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1、单纯型流感

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及干咳,可有鼻塞、流涕及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外眦部球结膜轻度充血。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全身症状好转。

2、中毒型流感

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高。

3、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4、特殊人群临床表现

⑴儿童:一般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及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及腹泻。⑵老年人:指65岁及以上的流感患者。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肺炎发生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发脑炎及血糖控制不佳等。⑶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

三、流感的治疗

1.治疗原则

⑴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⑵在发病36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⑶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临床上出现持续发热、咳黄色脓痰,提示细菌性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社区获得性肺炎者可选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喹诺酮类。如果存在社区相关性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应使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类药物。⑷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流感患者只要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大多不再需要对症治疗(解热镇痛、缓解鼻黏膜充血、抗过敏及止咳等药物)。如果使用,应提高针对性,尽量不用复方制剂。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可致死。

2.药物治疗

⑴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对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在我国上市的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有效缓解流感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特别是在发病48小时内早期使用。奥司他韦为口服剂型,批准用于1岁的儿童和成人;扎那米韦为粉雾吸入剂,用于5岁的儿童和成人,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其与奥司他韦疗效没有差别。

⑵M2离子通道阻滞剂:阻断流感病毒蛋白的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但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副作用大多比较轻微,停药后可迅速消失。

3.重症治疗

⑴氧疗:低氧血症患者应及时氧疗,保证脉搏氧饱和度>90%。⑵机械通气:严重的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气管插管的使用,改善患者的预后。

四、流感的预防

1.加强个人卫生

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⑵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⑶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⑷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2.中药预防

⑴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下方:金银花6g,大青叶6g,薄荷3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⑵老年体弱者可用下方:党参6g,苏叶6g,荆芥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3.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须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优先接种人群包括婴幼儿、≥60岁老人、患慢性呼吸、心血管、肾病、肝病、血液病及代谢性疾病的成人和儿童,免疫功能抑制者、生活不能自理者、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病护理机构者等。

4.抗病毒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合并症高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一般为1~2周。

来源:《健康指南》年第12期[疾病防治]第11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面文字观看更多文章:

感冒发烧时饮食方面应注意哪些

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fsxxjy/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