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电图机有效识别新生儿心律失常

使用新生儿心电图机检查的必要性

多数心脏病专家对新生儿心电图不够重视,致使一些疾病在大龄儿童体检时所体现出来,然而这种状况即将改变,因为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考虑把生后第一个月内新生儿的ECG检查作为心血管疾病筛选项目的内容之一,引入国家卫生服务规范中。

这种进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很多人认识到早期识别危机生命的心律失常,有利于及时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这类心律失常通常在婴儿时期、儿童时期或以后表现出来。

实际上,新生儿心电图可以检查出多种疾病:

1

新生儿肺炎为新生儿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等引起,且常可见合并心肌受累的情况,表现为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及心电图异常(体现为P值明显升高),故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其心脏损害,对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

新生儿高钾血症,引起此病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感染、缺血缺氧、酸中毒、出血、早产儿肾功能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原因,据研究发现,新生儿高钾血症的心电图心律失常类型变化快,因此心电图监测室发现心律失常最简便、及时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出现异常心电图表现时,应及时检测血钾浓度,纠正高钾血症,预防新生儿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3

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与宫内窘迫和窒息等围产期损害有密切关系。其心电图表现为I、AVL导联T波倒置为主,其次为ST段下移。心电图为无创性诊断手段,能对心肌损伤、缺血做出早期诊断,是观察和随访心肌损害发生、发展与转归的主要检查方法。

4

病毒性心肌炎是新生儿常见的重症疾病,是指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变性或坏死性病变,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及各种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ST-T的改变。因此心电图对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心律失常早期发现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心电图具有无创、方便、经济,而且可以多次的重复,容易被患儿和家属接受。其敏感性高于心肌酶的变化,所以被临床广泛使用。

为什么在识别新生儿心律失常要使用新生儿心电图机来检查?下面举几个小例子加以形象的说明……

①一位6岁小儿心电图Rv5电压为3.0mv,电脑自动回报为左室高电压(因成人Rv5电压>2.5mv即可诊断),实际上对患儿来说Rv5>3.5mv才能诊断为左室高电压;

②在小儿V1-V3导联T波倒置是正常现象,但对成人来说多是异常的。

③一位5岁小儿心率次/min,心电图回报为窦性心动过速(因大人次/min,即可诊断),而实际上,5岁小儿当心率>次/min时才能诊断为窦性动过速,相反,一位10个月小儿心率80次/min,心电图室可能回报为正常窦性心律,而实际上应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1岁以下小儿心率次/min,即可诊断。

④在承认P-R间期需≥0.20s时才能诊断I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在小儿判断P-R间期是否延长需结合患儿年龄和心率进行校正,如1-3岁小儿,心率在-次/min时,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0-0.14s,如>0.14s则于判定为延长,考虑存在I度房室传导阻滞。

医院所常用的心电图机都是成人所使用的,其检测数据也都是成人标准设计的,而新生儿心电图机的检测数据是为新生儿所设计的,对新生儿更有针对性,故更适用于新生儿,新生儿心电图机有其年龄特点,故不能按成人标准进行判断是否异常,否则会导致诊断错误。

而且,电极大小要适于相应年龄,如果不用一次性粘贴电极,四肢的金属电极面积的大小应适合于小儿的手腕和踝部。婴儿胸廓小,肋间窄,胸电极宜小,电极不可相互重叠。如果用金属钟形吸附电极时,吸力要适中,避免吸力过大引起皮肤出血。若用粘贴电极,去除电极时用力不可过猛,以防损失皮肤。

由此看来,不容忽视新生儿心电图检查,选择新生儿心电图机进行监测新生儿疾病,能更安全、准确、有效的确定病因,及早的预防和治疗。

付出就有回报

原创文章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元;

文章发布后24小时内阅读量超过,稿酬为元;

24小时阅读量超过1万,稿酬元。

产品技术服务

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实现价值追求卓越

康平科技

期待您的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fsxxjy/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