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心肌梗塞高发预防心梗,你得这么做

现在已经渐渐步入了冬季,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的骤降,很多疾病也随之而来。其中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极其之高,由于冬季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一旦斑块破裂从血管壁脱落,就会阻塞心脏血管,很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什么是心梗?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同时伴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2、引发心梗的病因

(1)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出现固定狭窄或部分闭塞;极少数情况下虽无严重粥样硬化,因痉挛也可使管腔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发生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诱因

晨起6时至中午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快,血压高,冠状动脉张力高。饱餐特别是进食大量脂肪后、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用力大便等,使左心室负荷过重,促使冠脉斑块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发生急性心梗。

3、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等心绞痛的前驱症状。或者心绞痛发作更加频繁,持续更久,硝酸甘油疗效变差等。

(1)症状

①疼痛:心前区剧烈疼痛是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其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不明显,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更加剧烈,持续时间10~20分钟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患者常伴有大汗、呼吸困难、恐惧和濒死感。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一开始即发生心力衰竭或猝死。

②胃肠道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上腹胀,重者可有呃逆,由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导致。有时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误诊为急腹症,多见于下壁心梗。

③全身症状:发热出现在梗死后24~48小时,一般38°C左右,持续1周,由心肌坏死组织被吸收引起。

④心律失常:多数患者会在发病1~2天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24小时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频发室早(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早或R-on-T室早,为室颤的先兆。室颤常是急性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半数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于院外。下壁心梗常易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说明梗死范围广泛。

⑤心源性休克:胸痛发作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则为休克表现。

⑥急性心衰: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发生的原因是梗死后导致心脏舒缩能力减弱或不协调。

(2)体征

心脏轻度或中度扩大,心率多增快,血压下降。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患者起病第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所致。

(3)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等。

4、如何预防心梗?

①七八分饱清淡饮食: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

②排便不过于用力:为保证大便通畅,适当多吃新鲜果蔬和粗粮,多喝水、适量运动。

③运动量力而行: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温和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

④及时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⑤提防晨起突发心梗:晨起后动作应轻柔缓慢。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⑥注意保暖:外出时应做好保暖,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回到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现在心梗发病率逐渐升高,冬季更是心梗的发病高发季。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克制不良习惯,时刻警惕身体的异常。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fsxxjy/8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