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字 来源:《伤寒论》。 原料:大黄12克(后下),厚朴、枳实各15克(炙),芒硝9克。 制法:厚朴去皮,炙积实、芒硝,酒洗大黄,将厚朴、积实用水冲淋后,放入沙锅或瓦罐内,加清水毫升,浸泡约30分钟。然后,药罐放在大火上烧开后,用小火煎煮大约30分钟,将滤出药液约毫升。再将大黄放入滤出的药汁中,煎煮大约20分钟,去渣取汗,最后将芒硝放入倒出的药液内,待化开后,放置在火上烧开片刻取下即可。 用法:分2次温水服用。 功效:用于急性肠梗阻,症见院腹痞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甚则神昏澹语,潮热,苔焦黄,脉滑实者。
原料:霍香30克,大黄6克。 制法:将霍香和大黄用水快速冲淋后一同放入药罐中,加水毫升,浸泡20分钟。先用大火将药烧开,然后,用小火继续煎煮20分钟左右,滤出药液。再往药罐中加水毫升,再按上述方法煎煮15分钟左右,去渣取液。将上述两次煎取的药液合并,和匀即成。 用法:每日1剂,少量频服,不拘时候。 功效:化湿降浊,行气止呕。应用于急、慢性胃炎,肠梗阻等引起的恶心呕吐。 外用偏方:5种外用偏方治肠梗阻 皂荚克、葱白10~15根、生姜适量,加入克麦麸中,放于热锅中炒约10分钟,将白酒徐徐兑人拌匀,以使麦麸湿润为度,然后装入布袋中。将布袋热敷于腹部,待冷后再制一袋轮流热敷,直至肛门排气,腹胀消失。本方法具辛散温通,蠕动肠道,解除肠道梗阻的功效。
大黄、枳实各50克,厚朴、芒硝各30克,研末,连须葱白克,食盐25克,捣烂,加上药末,以米酒调匀,炒热,用布包熨包块处,或疼痛较剧处,直至大便通畅为止。
吴茱萸20克,研细末,取10克,用淡食盐水调成糊状,摊在2层方纱布上,将四边折成长宽约5厘米,敷于脐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
丁香30~60克,研末,加75%酒精调和,敷于脐及周围,直径约6~8厘米,用纱布及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即可。
苦楝皮、莱菔子、槟榔各18克,全瓜蒌、茵陈各20克,番泻叶、陈皮各15克,用水煎服取汁~毫升,每次滴入~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次,2天为一疗程。 生活偏方:2种生活偏方治肠梗阻 施者双手掌摩擦有温热感后,先在小肠起始部按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右下腹部顺序,进行以左右为主、环型为辅的按摩,然后置手掌于右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腹部旋转,画一个“?”,如此反复30次左右。 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生豆油、香油或花生油,成人~毫升,儿童80~毫升,每日1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