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肌炎患者检查中肌酶升高,肌酶升高有什么意义?肌酶升高就一定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吗?
肌酸激酶分布于骨骼肌、心肌、脑、甲状腺、肺组织、胃肠平滑肌中。肌酸激酶值与人种、性别、年龄、肌块大小、体力活动等有关。男性比女性略高,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后肌酶可升高,但运动强度的影响更大。
肌肉内含有丰富的酶,在某些肌肉疾病时可释放入血,致使血清中这些酶的含量增加,其中以肌酸激酶、醛缩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及碳酸酐酶Ⅲ为主,构成一组酶谱,因此对这些酶进行检测,对肌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液肌酶含量出现异常,有以下临床意义:
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增高:见于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心肌炎、心肌梗死、肾小球肾炎等。
2.乳酸脱氢酶
增高:见于心肌梗死、肝炎、恶性肿瘤、肺梗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肾脏疾病、进行性肌萎缩等。
3.肌酸激酶
肌酸肌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
各种原因的进行性肌萎缩时,血清肌酸肌酶活性可以增高。
神经因素引起的肌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时可正常。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时可有轻度或中度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开始升高,最高可达正常值的10~20倍。对诊断心肌梗塞比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特异性高,但此酶持续时间短,2~4天可恢复正常。
病毒性心肌炎时也可有升高,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肌酸激酶升高还可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患者。
另外一些非病症因素也可引起肌酸肌酶升高,如剧烈活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等。
4.α-羟丁酸脱氢酶
增高:见于心肌梗死、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
通过检验血液的心肌酶含量,可以初步确定有无心肌梗死。为确保诊断正确无误,需要结合心脏的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才可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