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我知道!
T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同学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是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应注意预防传染病。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冬春季,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浑身酸痛、少部分有呼吸困难,肺部浸润。病毒性肺炎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该病可防可控,预防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可佩戴口罩。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如有上述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影响5~15岁的儿童。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唾液腺和其他多种腺体组织及神经系统可受累,一次感染后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病毒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生长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并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进而扩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由于病毒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体(腮腺、舌下腺、胰腺、生殖腺等)发生炎症改变,如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脑膜脑炎等严重病变。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1~15岁发病率到90%以上,尤其以5~9岁儿童最为多见。
腮腺炎主要发生于人群密集区,如学生宿舍、车营、运动队等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2~5月)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5至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做好卫生清洁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
3、每天对孩子的玩具、生活用品及个人用品要及时的清洗消毒。
4、增强孩子免疫力,注意营养搭配,多晒太阳,并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5、幼儿园做好晨检工作,发现疑似患儿要及时隔离,以免在学校内引起传播。
撰文:韦威
编辑:吴梅、韦威
策划:保健组
审阅:王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