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说起心肌缺血您可能还不是那么熟悉,但是说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你可能就了解了。·当你进行体力劳动或者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机、气短,休息一下可能就缓解了,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心肌缺血的表现。·当你吃的很饱或者受到寒冷刺激的时候出现胸痛、心悸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当你用力排便或性生活的时候,出现心慌、胸闷、呼吸急促或胸痛不适的时候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心肌出现缺血危险吗?
当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能正常运转,无法支撑心脏正常工作了就是发生了心肌缺血。而氧气是心肌细胞活动必须的物质,完全依赖于心肌供血,所以一旦发生心肌缺血,就会立刻引起缺氧,人们就会因为心脏无法正常工作而感到心绞痛、心律失常,长期心肌缺血还会导致心功能下降,严重会引起心脏衰竭。
这些人患上心肌缺血的概率高于常人
1、三高人群: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本身的这些疾病就属于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他们比常人更容易引发心肌缺血性胸痛。
2、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缺血性心肌病的风险高于常人5倍。
3、40岁以上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绝经期之后的老年女性更容易患上心肌缺血。
4、高压力职场人:在临床中,心理、情绪性心肌缺血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这类人往往从事金融、互联网、科研等压力较大的工作,长期的高压环境让他们往往表现出敏感、急躁、多疑、焦虑、具有攻击性的特点。
除了以上的4类人群,是不是年轻人就不用担心心肌缺血了呢?
并不是,年轻人也会发生心肌缺血。这群人心肌缺血的特点往往是由于活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心脏负荷不了;或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引起的。
8条秘籍保证心肌健康
1、起床不宜过猛,醒来后可先在床上躺几分钟,稍微活动一下四肢,后慢慢坐起,在床边穿好衣服后再下地活动,让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缓冲,避免猛起出现体位性的低血压和心率异常。
2、洗漱避免冷水刺激,温水为宜。冷水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也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3、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一日三餐的烹饪方式要清淡,少油腻、少糖、少盐,但是摄入的食材要丰富多样,确保营养充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膳食纤维。
4、起居有常,作息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生物钟,尽量不熬夜工作,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7-8小时,中午也可休息1个小时午睡。尤其是血压不稳定、心功能较差的患者,睡眠质量和午睡都十分必要。
5、保持情绪愉悦,学会自我调整。大喜大悲、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造成血压不稳定,血液的流通出现异常,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流入心脏的血压不足,引发心肌缺血。
6、切忌排便用力。在进行排便之前,这种意识受到神经的控制,尤其是分散排布于人体的迷走神经,它们不仅可以调节排便,而且还会调控心脏的血管变化(比如收缩和舒张)。人体在用力排便时,由于腹部的压力会骤然增加,会加重腹部血流回流给心脏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当心脏的血管存在狭窄时,高压状态必然会导致狭窄的血管受压变形,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甚至破裂的危险。因此,排便时切忌用力。
7、适度运动,提高心肺功能。每个人应该自身的情况养成运动的习惯,健走、慢跑、游泳、瑜伽、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还能有效锻炼心脏的耐受力,疏通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8、学会给心脏体检。有研究显示一过性心肌缺血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心肌缺血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报道,美国每年45万人发生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此学会日常给心脏体检,是及时发现心脏异常的重要手段。
在家就能发现心肌缺血的蛛丝马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I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应用让家庭监测心电数据已经不是难题,家庭使用方便、准确的单导联心电图,作为日常体测或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随时测试,就有可能捕捉到心律失常的早期心电信息,这样可以对心律失常做一个预诊和粗筛,可以作为心脏类疾病的早期预警,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从而挽救生命。
猜你还想看:
有冠心病的人,三件事最好不要做
大蒜治疗心肌缺血偏方
每年十元的药彻底治愈心肌梗死、冠心病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