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水肿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通过有效的方法来降低肺血管静水压,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充分给氧和辅助呼吸来减轻气体交换障碍,纠正低氧血症。此外,应积极预防感染。

一、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

1.减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

(1)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左心室能在较低的充盈压下维持或增加心排血量,包括应用速效强心甙、拟肾上腺素药、给氧和能量合剂等。强心甙药物疗效表现为剂量相关性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可降低房颤的心室率,延长舒张期充盈间期,使肺毛细血管平均压下降。氨茶碱除了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后负荷外,更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同时还增加肾血流和钠的排出。

(2)减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主动脉阻抗,提高左心室排血的效应,减低左心室充盈压。应用血管扩张药如酚妥拉明、硝普钠和硝酸甘油。

(3)减少循环血浆容量和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可降低左心室充盈量或充盈压,如采用下肢止血带、注射吗啡、利尿药等。一般认为吗啡具有降低周身静脉张力、扩张小动脉和镇静的作用,并改善呼吸,使之成为慢而深的呼吸。吗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图92-2所示。

图92-2吗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利尿药(如呋塞米)的作用可分为两个时相:快速相出现在注药后10~30分钟内,使血液从肺循环转移至外周;第二相才呈利尿反应。静注速尿还可使静脉扩张,降低静脉回流和减轻肺水肿,此作用可出现在利尿之前。

2.减低左心房压

(1)减低二尖瓣狭窄病人的过快心率,以延长左心室充盈时间,如应用洋地黄制剂。

(2)纠正心房纤颤、恢复窦性心律。

二、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输注少盐白蛋白胶体液并不是对所有肺水肿病人都是有益的,尤其对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的病人可能是有害的。当白蛋白液漏入肺间质后可加重水肿的程度,白蛋白在肺内半衰期可达2~4小时之久。如果能事先测定水肿液的蛋白质含量与渗透压,或可有助于对输液的抉择。

三、减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首先是消除引起毛细血管损伤的因素。皮质醇类的应用可以预防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但还不能证实它能恢复已受损的毛细血管。一般认为,它可抑制炎症性反应,促使水肿的消退。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氢可的松、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龙,多主张在24~48小时内用大剂量的激素。如氢可的松首次可静注~mg,24小时用量可达lg以上;地塞米松首次静注30~40mg,随后10~20mg/4~6h,或6—甲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30mg/kg。用药最多不超过72小时,以免发生不良的作用。

四、充分供氧和呼吸支持

1.充分供氧鼻管和简易面罩给氧对严重低氧血症病人多难奏效。无重复呼吸面罩,氧流量5~15L/min,Fi02可达70%~90%。若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则应考虑改用加压呼吸。

2.消除呼吸道的泡沫痰可用去泡沫剂如50%乙醇置于一般湿化器内,通过吹氧而吸入,但要避免长时间的应用。

3.气管内插管为了保证气道的通畅,吸引分泌物与有效的供氧,需行气管内插管,大约有85%急性肺水肿儿童和成人需行短时间的气管内插管。

4.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应用的指征①应用一般方法(Fi02=1.0),仍不能使Pa02>50mmHg;②肺活量<15ml/kg,或最大吸气力<-20cmH20;③PaC02进行性增高。IPPV用于治疗肺水肿的理论依据:通过增加肺泡压与肺组织间隙压力,以阻止肺毛细血管内液滤出与肺水肿的产生;减低右心房充盈压与胸内血容量;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助于提高氧的吸入浓度;减少呼吸肌疲劳,降低组织氧耗量;加压气流可使气道内的泡沫破碎,以利通气。一般采用IPPV的潮气量为12~15ml/kg,每分钟通气次数12~14次,吸气峰压不应高于30mmHg。

5.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气终末正压通气(PEEP)若病人经用IPPV(Fi02>0.6)后,仍不能提高Pa02,症状又无明显改善,且又存在有严重的肺内分流,则应改用PEEP。虽然PEEP仍不失为治疗肺水肿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它不能减少血管内液滤出和血管外的液量。PEEP通过开放气道,扩张肺泡,以及使肺内过量的液体重新分布到影响气体交换较小的部位,所以可提高Pa02和肺顺应性。PEEP仍属一种支持疗法。常采用的PEEP为5~15cmH20。

转发、分享

更多内容,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jydzz/4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