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您收听“周一清晨”,我是蝈蝈。
近日有这样一则报道:
26岁女子心脏停跳72小时
医护人员“起死回生”
1月1日晚20时左右,一名26岁的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突然出现室颤,随后心跳停止、失去意识。经诊断,患者为暴发性心肌炎。虽然经过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接力2个多小时的心脏复苏,病人的心跳却依然“罢工”。
按照救治规范,其实此时已经可以宣告病人死亡。但救治却没有停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民伟说:“患者太年轻了,我们仍想努力,从死神手中抢回一线生机。”病人接着被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抢救。
在经过72小时体内器官完全由机器代替工作之后,病人的心脏开始出现丝丝波动,恢复了部分工作,她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1月8日,病人血压、心脏、呼吸平稳,意识清晰,交流没有障碍,只不过还需要继续完成肾脏替代治疗以及等待肢力完全恢复。
心肌炎
大家对“心肌炎”这个疾病名称可能并不陌生。临床上,心肌炎可分为一般性、暴发性和隐匿性等3种。平时所说的病毒性心肌炎多属于一般性心肌炎,一般1~2周可治愈。
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所谓“暴发”就是这个意思。这类患者很快会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
一般认为,当急性心肌炎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很快出现严重心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时,即可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
最近一项来自美国《Circulation》杂志长达11年的研究显示,暴发性心肌炎的生存率、普通心肌炎的生存率分别是93%、45%,提示暴发性心肌炎的长期生存率几乎与普通人群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早干预。
暴发性心肌炎与“流感”
由于暴发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EV-71病毒等肠道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流感季节更容易发作。
因此其早期表现往往为感冒前驱症状,如全身酸痛不适、发热、流涕、头痛等,还有许多患者早期仅有低热、明显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这些症状可持续3~5天或更长,常常被误认为普通病毒性感冒或“流感”。
所以,感冒并非小事,“硬扛”有太大隐患。尤其是感冒后还参加剧烈运动,从而爆发心肌炎猝死的案例并不少见,应引起高度警惕。一旦病毒对心肌组织发动攻击,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后果不堪设想。
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
为何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呢?原因是当病毒进入人体入侵心肌细胞后,人的免疫系统会对病毒展开围攻,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的心肌细胞。由于青壮年的抵抗力强,免疫系统会对入侵病毒的“剿杀”会更有力,同时被“误杀”的正常心肌细胞也更多。所以,相比老人和儿童,青壮年更易患上暴发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救治
心肌炎患者有72%会发生呼吸困难,32%发生胸痛,18%出现心律失常。医师提醒,如果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周至3周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脸色苍白、晕厥等,则提示病毒已侵犯心脏,医院诊治,不能耽搁。
由于急性重症心肌炎病情复杂,在救治过程中患者有可能由于泵衰竭引起多脏器衰竭,导致猝死,因此很难说出具体的“黄金时间”。但由于其发病迅速、病情凶猛,因此救治时机肯定是越早越好。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感冒时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极度乏力等普通感冒以外症状时,千万提高警惕。
编者按
感冒非小事,千万别硬抗。护理人员认真科普起来连自己都害怕,还敢说我们只会打针输液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愿将更多用心做科普的护理人员集结,还有什么比自己学到的知识惠及他人更开心的呢?
精彩推介:《心有余悸:我们从死神手里夺回女儿的命》
如果您感兴趣,欢迎投稿至我们的邮箱:
cjmnwx
vipcjmn.net。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