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
来得猝不及防
气温越来越低
流感病毒来势汹汹
疫苗都还在路上
流感病毒已进入高发期
目前,医院发热门诊、
儿科、急诊已爆棚
严重负载
不仅累倒很多门急诊医生
带孩子看病也更难
就算急诊,有的也需要排上好一会儿
面对这场“流感大作战”
如何预防和控制流感?
今天,由我们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梁奇为大家讲解
梁奇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工作15年。曾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慢性咳嗽、肺炎、支气管哮喘、气胸、肺纤维化、肺部结节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并熟练掌握气管镜的检查技术及镜下介入治疗技术,领先邛崃及周边地区。
我国流感的高发期
最主要集中在
冬春季节
尤其是
从12月至次年3月
随着近日冷空气的突然来袭,流感悄然来临,患流感的的人数开始增多,且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了解流感相关知识
迫在眉睫
别等中招了才来了解
免得惊慌失措、后悔莫及
首先,什么是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多呈自限性。
大多散发,冬春季节多发,
但不会出现大流行。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
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那些人更要注意“流感”
对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流感的危害极大,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流感”主要临床表现
◆单纯型流感
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肺炎型流感
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
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
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中毒型流感
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特殊人群流感临床表现
◆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
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老年人流感
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
◆妊娠妇女流感
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免疫缺陷人群流感
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
早期我们该如何鉴别
?普通感冒
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潜伏期多为1~7天,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除了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
?过敏性鼻炎
有过敏史,常年打喷嚏和流涕,鼻黏膜苍白伴有瘙痒感,鼻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增加等。
?萎缩性鼻炎
大多是鼻腔通畅,鼻和鼻咽部干燥,鼻分泌物为块状、管筒状脓痂,伴有呼气恶臭、嗅觉减退等症状。
?血管舒缩性鼻炎
无过敏史,常出现鼻黏膜间歇性血管充盈、打喷嚏和流清涕,吸入干燥空气后症状加重。
?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均有其病变部位的特异性体征。前者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后者软腭、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和浅表溃疡伴周围红晕。
如何预防流感?
治疗固然非常重要,但预防丝毫不亚于治疗。除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即重要的预防措施:
最后,揭穿一下在民间流转已久、让人信以为真的”能预防流感的4个误区
煮醋:醋酸是一种弱酸,部分细菌在酸性环境难以生长,但它的醋酸含量最高只有5%,这样的浓度最多能抑制细菌不生长,靠它杀菌,效果太差。吃洋葱、大蒜:洋葱、大蒜里的大蒜素含量非常少,远达不到预防感冒的“药用需要”。喝板蓝根:从中医的角度看,板蓝根仅适用于“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以及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是不能随便乱喝的。补充维生素C:正常人如果饮食均衡,额外多补充维生素C,也不能提高免疫力。遇到发热、感染、外科手术等情况,维生素C的消耗量增加,这时补充可能有助于缩短病程,加速康复。
来源/感染科梁奇编辑、整理/文化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