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飞人类健康的敌人病毒

点击上方“中日许鹏飞大夫”可以订阅!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很多是与人类互利共生的,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微生物会侵袭人类健康,导致各种疾病,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一病毒的概念病毒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RNA或DNA片段。这些简单的生物体可以在所感染的细胞内以寄生的方式复制,同时也能在细胞外保持极强的生命力。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病毒可以自己的微小之躯引起极为复杂的生物学反应,并且其过程堪称完美。比如乙肝病毒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是目前已知的最简单的病毒,只有四个基因片段,却可以使用全球每年大约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疾病。病毒没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浆、染色质及核糖体等。它们只有核糖核酸这种生命的基本物质,有能力繁殖,必须生存于细胞内,因此它们是细胞内寄生物质。二病毒的构成1.基因组:病毒的核是由核酸组成的。核酸包括着病毒生存及繁殖的基因物质,根据基因组的构成不同,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二者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病毒核内。2.壳体:由蛋白质构成,附着于核体外对其有保护作用。3.被膜:有些病毒包含一层脂蛋白膜被膜内,该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这些特质起源于它及所感染的细胞,当病毒从所感染的细胞中逃出时,这些脂蛋白通过伸出芽体的方式粘于病毒表面。4.病毒颗粒:由壳体所包括的核心基因组构成了完整的传染病毒微粒,这种微粒叫做病毒颗粒。三病毒的繁殖当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就丢掉其蛋白质外壳,因为病毒繁殖不需要这些成分。它们应用基因组内的合成机器去劫持他们所侵入细胞的细胞核。病毒核酸影响着人体细胞原有的基因物质,同样也影响着细胞的能量释放及新陈代谢系统。病毒基因组将重新编制人体细胞核的基因程序并指挥其生产更多的病毒,已感染的人体细胞从而变成一个病毒加工厂。在每个被感染的人体细胞内可产生数百个新病毒,这些病毒成熟后从感染的细胞中逃出再去感染其它细胞。四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并非是病毒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首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造成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损害的病毒的总称。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由于呼吸道面积巨大,加之咳嗽或者打喷嚏在空气中形成含有大量病毒的微小液滴,很容易在呼吸道粘膜驻留,突破呼吸道覆盖的粘液屏障,继而引起下面覆盖上皮细胞的感染。1、流感病毒,分为三型,即甲型、乙型、丙型。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危险的一种,我们经常称之为基本模型。三个病毒都可以引起典型的流感症状,但在免疫原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不具有相互交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一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不能保护另外一种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灭活,室温下感染性很快消失;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乙醚、甲醛等敏感;酸性条件下更易灭活,但在-70℃或冷冻干燥后活性可长期保存。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禽类,而乙型病毒和丙型病毒都不会。虽然禽类的病毒不能直接传染给人类,但可以通过中间宿主猪传染给人类,前几年的猪流感就是一个例证。流感病毒经过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吸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膜上,然后浸入这些细胞进行繁殖。经过1~2天的潜伏期,感染者即可出现流感症状。由于流感病毒形成的液滴很微小,流感病毒很容易直接进入肺脏,这些病毒可以在上下呼吸道的粘膜上皮细胞内同时增殖,一旦一个细胞被感染,只需要5个小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子代病毒产生,这些大量产生的病毒就会感染其他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这些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出现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流感病毒只在上皮细胞内复制,很少入血,但可释放内毒素样物质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白细胞数下降等。由于流感病毒适合的复制温度是37度,所以下呼吸道的症状会更明显一些。流感病毒感染一般数日内自愈,但幼儿或年老体弱病人易继发细菌感染,如合并肺炎等,病死率高。病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可维持1~2年,主要为分泌型IgA和血清中和抗体lgM、lgG共同的作用.不但能阻止病毒侵入易感细胞,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杀死感染病毒的细胞,少细胞排毒和病毒扩散。达菲对流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使用时间越早,效果越好。2、EB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约4~7周。感染可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器官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化验检查可能会有肝脏、心脏甚至肾脏的损害。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EB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用药,疾病大多能自愈。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鼻咽癌和和EB病毒关系密切,但在一些其他疾病中也能找到其感染的证据。包括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麻疹病毒,麻疹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几乎达%,经常由于并发肺炎或者脑炎导致死亡。但不要过分担心,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相比诡计多端的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也是不会耍花招,很容易预防,通过全民预防接种基本可以消灭麻疹。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通过飞沫直接或鼻腔分泌物污染玩具、用具等感染易感人群。冬春季发病率最高。潜伏期约10~14天,病毒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侵入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其细胞内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眼结膜、口腔粘膜、皮肤、呼吸道都会出病变,临床表现除高热、畏光、还有鼻炎、眼结膜炎、咳嗽三个主要前驱症状,此时病人传染性最强。发病2天后,口颊粘膜出现柯氏斑,为周围绕有红晕的灰白色小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发病第四天,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先是颈部,然后为躯干,最后到四肢,出疹期病情最严重。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并发肺炎和脑炎。麻疹自然感染后一般免疫力牢固,抗体可持续终生,母亲抗体能保护新生儿。4、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感染人,不感染其他动物,没有特效药物。病后可获得永久的免疫力,预防接种效果好。病毒通过飞沫或人与人直接传播。学龄儿童为易感者,好发于冬春季节。潜伏期2~3周,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和面部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后,进入血流再通过血液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如睾丸、卵巢、胰腺、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有发热、肌痛和乏力等。病程10-14天,少数病例可以侵犯其他系统。5、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痰多。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传播,每年冬季均有流行,病毒感染局限于呼吸道,不产生病毒血症,所以患者发热不严重。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融合。病毒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是病理免疫造成细胞损伤。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坏死物与粘液、纤维等结集在一起,很易阻塞婴幼儿狭窄的气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免疫力不强,自然感染不能防止再感染。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抗体亦不能防止婴儿感染,至今未有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6、鼻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有一半的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病毒冠状病毒有关系,具有自限性。我们经常说的感冒不用治疗就可以自愈,指的就是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手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其次为飞沫传播。病毒经鼻、口、眼进入体内,主要在鼻咽腔中复制。早秋和晚春为发病季节。由于病毒型别多和存在抗原漂移现象,鼻病毒的免疫非常短暂,再感染极为常见。五肠道病毒1、轮状病毒,该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圆球状,中间的壳体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呈向外放射状排列,外边的壳体类似车轮的外缘,形态极像车轮,故起名叫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水样大便或者蛋花汤样大便,容易造成脱水,病程一般为7天,可以自愈。轮状病毒耐高温,耐严寒,对于一般的消毒液也不能杀死,所以它才能通过重重障碍,躲过胃酸,进入肠道繁殖引起腹泻。但值得庆幸的是它在外界环境中不能繁殖,不能在环境中长期潜伏。只有进入人体,才会大量繁殖致病,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部环境,相互传染。轮状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会破坏肠粘膜的绒毛,在绒毛的表面的大量的乳糖酶也会同时遭到破坏,导致乳糖吸收障碍,所以在拉肚子的时候,吃母乳、牛奶都会延长和加重腹泻的程度和延长腹泻的时间。轮状病毒没有特效药物,对症处理是主要治疗,目前已经有疫苗研制成功。2、手足口病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也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手足口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及床上用品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直接传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是主要方法。六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必须具备下列一些条件,才能在人体内呈现有效的抗病毒作用。一是能在体液中具有较好的溶解度,且在人体内有较长时间的存留;二是不易被人体内的酶或其他拮抗物质灭活、分解或破坏;三是具有较高的透入感染组织乃至感染细胞的能力;四是没有致癌等潜在危险。很多在细胞培养物上证明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也不一定能够用于人体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因为体内和体外的环境完全不一样,但我们很多的中药都是体外实验,在体内具有安全可靠地疗效还没有被科学证实。还有大多数抗病毒化学剂因对细胞具有较大毒害作用而不能用作抗病毒治疗剂。很多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相似,在使用不当的时候,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1、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利巴韦林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在利巴韦林有关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一般全身不良反应有:疲倦,头痛,虚弱,乏力,胸痛,发热,寒战,流感症状等.神经系统症状:眩晕;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度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肌肉骨骼系统症状有肌肉痛,关节痛;精神系统有失眠,情绪化,易激惹,抑郁,注意力障碍,神经质等;呼吸系统症状有呼吸困难,鼻炎等;皮肤附件系统出现脱发,皮疹,瘙痒等;另还观察到味觉异常,听力异常表现.2、金刚烷胺盐酸盐给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腹腔注射、经口或鼻内滴药,均有延缓死亡时间以及增加活存率的效果。应用金刚烷胺预防和治疗人类甲型流感,也获较好效果。口服本品后可使50%的患者的发热及其他症状缩短1~2天,排毒量减少。要求在发病后24~48小时用药,否则无效。在甲型流感流行期服用,可防止50~90%的接触者发病。金刚乙胺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比金刚烷胺高2~4倍,且毒性低。3、吗啉双胍,即病毒灵,对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疗效。4、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以小鼠、仓鼠、雪貂和猴作为实验动物,经鼻内、皮下或腹腔等途径注射三氮核苷,证明其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中日友好许鹏飞大夫原创文章,未经本人授权企业及其他组织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名医送白癜风患者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ouben.com/xjyhyz/2315.html